銀監會認為,目前國內經濟風險存在于四大方面:一是通脹轉向通縮的可能性在增大,二是國內資本流入轉為流出的可能性在增強,三是信貸緊縮形勢下,國內的非法集資形勢比較嚴峻,四是中國經濟不穩定的因素在增加。
10月16日下午,中國銀監會第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在一種隱隱的嚴肅氣氛中,靜悄悄地召開。
作為一季一次的例行會議,每次的季度形勢分析會都成為銀行業理解監管層風險判斷的風向標,并成為其安排下階段工作部署的重要依據。但這次的會議似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有分量。面對惡化的國際形勢、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讓銀行界人士對監管層對宏觀經濟的判斷充滿了期待,并格外敏感。
本次會上,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指出,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的集中爆發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全球經濟下行的趨勢還會繼續,而“新興經濟體無法獨善其身于國際環境之外”。
劉明康認為,雖然國內總體經濟形勢運行比較平穩,但是宏觀調控的風險和外部環境對中國的沖擊正在加大,同時國內的經濟不穩定因素在增加。
銀監會認為,目前國內經濟風險存在于四大方面:一是通脹轉向通縮的可能性在增大,二是國內資本流入轉為流出的可能性在增強,三是信貸緊縮形勢下,國內的非法集資形勢比較嚴峻,四是中國經濟不穩定的因素在增加。
而具體到銀行業,部分產業領域的信貸風險、集團客戶風險、房地產信貸風險、表外業務風險、操作風險、對外投融資風險等,都將日益顯現。
對此,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10月1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上表示,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下行趨勢已引起國務院高度關注,正在研究并準備出臺一系列的措施。
1 通縮可能性
一切似乎是一場更深入的危機的開始。
10月16日,花旗集團第三財季損失28億美元,并已經削減11000個工作崗位;瑞銀集團迫于艱難的形勢,不得不接受政府提出的高達592億美元的援救計劃;德聯邦議院通過了近5000億歐元的救市計劃;韓國股市匯市全面下跌,國內7大銀行陷入困境,韓國政府緊急磋商救市。
對此,劉明康認為,這場興起于次貸的金融動蕩“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他認為,實體經濟將會遭受嚴重的沖擊,全球經濟下行的趨勢還會繼續。
這與眾多研究機構的判斷基本一致。摩根斯坦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預測,2009年,美國的經濟將出現負增長,歐洲經濟將為零增長,而日本則將出現負增長,已經連續十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中國,將首次下調到10%的區間以下,為8.2%。
對于目前的經濟形勢,銀監會的總體判斷是:總體經濟運行比較平穩,但是宏觀調控的風險和外部的沖擊正在加大。
2 房貸壓力明顯
而今年以來持續低迷的房地產業,可能成為表現最明顯的例證,也成為最大的風險點之一。
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劉明康對此毫不諱言,他明確指出,商業銀行必須高度關注房地產信貸風險。
這種風險,主要來自未來不良率的反彈壓力,而價格下跌,觀望預期盛行,成交量萎縮。另外,房地產商的資金鏈緊張和個人還款能力波動等都將成為風險的催化劑。
從今年全國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狀況看,除了1月份新增較多外,其余月份均較去年同比大幅低增。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商業銀行個人商業住房按揭貸款余額為32625億元,住房公積金貸款5552億元。今年前9個月,全國商業個人按揭貸款新增2503億元,而去年同期為7000多億元。
今年9月份,本來該是往年的“黃金季末”,但是數據同樣不容樂觀,作為房貸的主力,工、農、中、建四大行的個人商業住房按揭貸款當月新增分別約為:50億元、8億元、23億元、66億元。總規模不及去年的1/3。
相關數據顯示,3月末,某內地省份房地產業貸款229.1億元,其中不良貸款33.2億元,不良比例高達14.48%。分開看,開發商貸款和個人購房貸款不良率分別為25.91%和13.82%,而去年同期,這兩項不良率分別約為20%和10%。
王慶認為,在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存在下滑可能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能否有效調控,將成為決定中國經濟“軟著陸”還是“硬著陸”的關鍵。
3 宏觀調控轉向
與劉明康的判斷類似,分析機構對10月20日國家統計局即將發布的第三季度經濟數據預判認為,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5.2%,增幅比去年的18.5%降低3個百分點以上,也比今年前8個月的15.7%進一步降低。
權威專家指出,一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在19%附近區間,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在16%左右時,對應的GDP增速為10%。由此判斷,今年前三季度GDP增幅已經在10%附近。由于三季度工業增幅大降,第三季度GDP增速在10%以下,似已成為定局。
中金公司、摩根斯坦利等投行的宏觀分析均認為:由于外需放緩,明年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出口轉內銷將使工業制成品的價格面臨負增長壓力;另外,9月末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長僅為9.43%,這是2005年以來首次下滑到10%以下的水平,其暗示未來的消費增長乏力的可能;中電聯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全社會用電增幅、工業用電增幅都在10%以下,表明了投資與生產的增長在大幅下滑。
針對外需萎縮、內需增長乏力的情況,國家統計局的一位人士指出,政府可以啟動內需,比如儲備一些投資項目,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在經濟存下行壓力的時候適時放出來。”
同時政府可以擴大廉租房的投資,促進房地產快速平穩較快增長。對于增加居民消費方面,可以適當減稅,達到藏富于民的效果。對于具體企業的困難,也可以改善企業的經營生存環境。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告訴記者,目前經濟已經進入新的臨界點,需要大力調整思路,明年有必要的話,實施“三保”調控政策,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保持金融穩定,保持資本市場穩定。
3個月前,國務院適應經濟下降的嚴峻局面,將年初的“雙防”政策(即防止經濟由變快轉為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變成全面通脹),變更為“一保一防”,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防止物價轉為全面通脹。但是明年“一保一防”政策似乎需要繼續改弦易轍。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