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將于今天公布三季度的經濟情況。雖然市場預期三季度經濟運行在數據面上可能仍呈樂觀,但由于國內需求增速或表現出更為明顯的下滑,故通貨緊縮壓力會否增大以及經濟激勵政策如何奏效,將成為四季度的最大看點。
按照以往慣例,國家統計局將公布三季度GDP、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居民消費、固定資產投資、物價形勢、外貿情況和金融運行七大方面的情況。
市場此前已經預期,三季度的GDP可能還將保持平穩增長,增速將回落至9.5%~9.7%左右,意味著中國仍呈現“軟著陸”局面,國家將仍然用“國民經濟朝著宏觀調控預期的方向發展”來評價當前的經濟。
在實體經濟方面,從前兩月的情況來看,剔除價格因素影響后,實際投資和實際消費的增長速度都快于去年同期,9月份的投資和消費將很可能延續上述狀況。有預測顯示,三季度的投資增速將繼續保持在27%以上,三季度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將接近22%。
而在生產方面,由于奧運已經結束,從月初開始發布的經理人采購指數就顯示9月國內工業生產在奧運后出現反彈,這將促使9月當月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表現較上兩月樂觀。但考慮去年工業增速給今年形成的較高基數以及工業所面臨的需求減緩壓力,三季度的工業增加值速度將繼續出現放緩局面。
目前市場的另一個重要共識是,預期CPI和PPI將同時下滑,9月當月的CPI漲幅可能繼續滑落到4.6%左右,這將給予政府更多的政策空間,能夠抓緊時間理順能源資源產品的價格關系。
在國內通脹壓力逐步減弱的同時,對經濟出現通縮的可能性擔憂卻正在增強。在對經濟最為敏感的金融領域,9月M1(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長9.4%,增速創10年來新低,顯示需求正在急劇萎縮。另有數據顯示,企業庫存在9月快速增加,庫存占款較為嚴重,顯示企業所面臨的需求增長相對滯后。另外,7月和8月的投資數據中,新增投資增速也在不斷減緩,當民間投資需求不足時將亟須政府在保證財力來源的前提下大力投資提振。
一位政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M1增速的急劇回落,顯示企業和居民的購買意愿正在下滑,是企業效益下降、居民收入下降在貨幣領域的體現。由于主要的經濟體在次貸危機后均出現了實體經濟遭受沖擊的局面,金融監管機構正在密切監視實體經濟的變化。汪時鋒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