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金融危機會造成怎樣的影響?第一,發達國家進入經濟衰退期,對產品的需求減少,因而使得發展中國家出口減少。第二,發展中國家能夠獲得的投資減少。一方面,金融危機導致流入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減少;另一方面,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為了維持自身生存,需提高資本充足率以備不時之需,因而可能會收回流入發展中國家的資金。第三,石油等礦產資源的價格會下跌,由此導致資源密集型國家的收入降低。
那么,發展中國家應當采取怎樣的應對措施以減少損失?發展中國家的當務之急是防止金融部門崩潰。政府應當以果斷、迅速、全面的方式防止銀行部門破產,防止由信心喪失所引發的銀行擠兌。除此之外,政府還應當通過適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經濟增長率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之上。隨著能源、礦產資源、糧食價格的下跌,通貨膨脹壓力逐漸減小,政府應該推行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通過降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的方式增加銀行的可貸資金,從而支持一些企業的投資,特別是支持那些具有比較優勢部門的產業升級的投資。這樣,經濟就會出現投資拉動的增長。在財政政策方面,政府能夠通過財政政策支持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此外,政府還可以在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領域進行投資,為未來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總之,發展中國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關鍵在于實施反周期的干預。
本次危機給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留下了許多啟示。第一,金融危機通常都是由資產泡沫所觸發,因而,在控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之外,貨幣政策的目標也應當包括控制資產價格膨脹。如果房地產、股票價格上漲太快,就應該通過提高利率來減少消費和投資。第二,金融監管應當和金融創新齊頭并進。本次金融危機之所以波及面如此之大,影響如此之深,同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金融創新密不可分。創新無疑會帶來好處,但我們過去對創新可能帶來和傳播的風險認識嚴重不足。未來,鼓勵金融創新與提高金融監管能力兩方面缺一不可。第三,對于金融危機的反應不能是單邊的,而必須是全面、系統、堅決與合作的,如果沒有跨國合作,則可能會引發新的問題。第四,全球性的問題必須通過多邊的合作來解決,當前的問題不僅是發達國家的問題,也是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下,需要對二戰以來形成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多邊國際機構重新進行改組。最后,每次金融危機中,受害的都是最弱勢的群體。為了避免金融危機演化為“人類生存發展危機”,應當著力保護這些弱勢群體。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國際金融機構的責任。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