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決定對財政政策做出重大調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是繼1998年我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后,再次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我國重啟積極財政政策將會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主要有哪些著力點?針對這些問題,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接受了記者專訪。
相機抉擇 保增促穩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中央決定對宏觀經濟政策做出重大調整,把穩健的財政政策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把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整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對于切實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出現大的起落具有重要意義。新一輪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我國政府順時應勢,及時主動做出的政策調整,體現了相機抉擇的宏觀調控原則。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及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財政工作的各項要求,擴大政府投資規模,著力加強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國內需求;推進稅制改革,實行減稅政策,減輕企業稅收負擔,著力促進企業出口和擴大投資;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財政補助規模,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積極支持就業,著力促進提高消費需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開支,增加農業、教育等社會事業發展投入,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堅持增收節支、統籌兼顧、留有余地的方針,切實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著力提高財政管理績效,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多方著力 增收節支
此次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主要著力于以下五方面:
一是加大投資力度,優化投資結構。中央政府增加的投資,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教育、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災區恢復重建。支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對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游牧民安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加快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完善農村電網,加快南水北調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加快災后恢復重建各項工作,支持地震災區盡快恢復重建城鄉居民住房,加快電力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搞好生態恢復和環境整治等。
二是推進稅制改革,實行減稅政策,減輕企業稅收負擔,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允許新購進機器設備所含增值稅進項稅金在銷項稅額中抵扣,相應調整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及其征收率,促進企業投資和擴大內需。完善并落實出口退稅率調整政策,在今年下半年兩次調高出口退稅率的基礎上,自2008年12月1日起,進一步提高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和其他受影響較大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同時取消了部分鋼材、化工品和糧食的出口關稅,降低部分化肥出口關稅并調整征稅方式,對個別產品開征或提高出口關稅,大力支持出口增長。
三是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財政補助規模,促進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農民和城鄉低收入群體收入。較大幅度增加對農民的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補貼標準,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繼續支持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工作。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實施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支持逐步提高并落實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促進企業全面落實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制度。加強對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行業的收入分配監管。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力度,縮小地區間收入分配差距。
四是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推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是加大對 “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等民生領域的投入。
同時,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決制止各種鋪張浪費。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對公務購車用車、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出國(境)經費等實行零增長;嚴格控制黨政機關樓堂館所建設,嚴禁超面積、超標準建設和裝修。
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保障重大科技專項實施。加大對基礎性和公益性科研的穩定支持力度。實施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優惠政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發展,鼓勵企業增加科研投入。增加節能減排投入力度,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推進燃油收費制度改革,完善資源稅制度,促進節能環保和資源合理利用。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在當前財政收入增速下降的情況下,以減稅和增支為特征的積極財政政策勢必進一步加大財政收支平衡壓力。下一步將繼續抓好增收節支工作,依法加強稅收征管,清理規范各項財稅優惠政策,堅決制止和糾正越權減免稅收,嚴厲打擊偷騙稅等違法活動。強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推進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對各項稅收和非稅收入,努力做到依法征管、應收盡收。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