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仍處于低谷期,但從長遠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對工程機械方面非常有競爭力的中聯重科而言。”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在2014年度股東大會上擲地有聲。
眾所周知,中聯重科是全球工程機械產品矩陣最齊全的企業,擁有眾多創新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產品。
面對深度調整的市場形勢,掌舵者詹純新一方面通過并購拓展新業務板塊;一方面在工程機械板塊依舊“蓄勢待發”——“整理”好先進技術、核心產品、商業模式、管理模式和經營觀念,同時“整理”自身發展觀念,樹立“工匠精神”。
內部整理 帶來品質和競爭力
詹純新董事長所提到的“整理”工作,首先要“整理”好技術和產品,使其更具創新性、更符合綠色發展趨勢、更具競爭力。
從近幾年中聯重科轉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司在技術儲備上的努力。
一方面公司通過收購國外公司,快速融合了一批世界頂端的技術以及成熟的研發人員。先后開發出了101米世界最長碳纖維臂架泵車、113米全球最高的登高平臺消防車、全球最大水平臂上回轉自升塔式起重機……這些產品都是代表中聯重科世界品質的力作。
另一方面,中聯重科在細分市場快速發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產品,比如其施工升降機、干混砂漿設備、機制砂設備等成為公司蓄力發展的新方向。
去年,中聯重科通過并購奇瑞重工從而將旗下迪凱叉車收歸麾下,并正式進軍工業車輛領域。通過整合全球資源、加大了技術研發,極大地提升了產品品質。中聯重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歷經品牌戰略調整之后的2015年,在保持滲透傳統重點市場的同時,更加強具有增長潛力的新區域市場開拓。“并購后技術的融合增強不會僅影響了一家企業、一個品牌,將會是一個行業”。
蓄力優勢產品,發展新興市場,即便在市場調整時期,中聯重科的工程機械業務依舊強勢地保持行業優勢競爭地位,影響并改變著整個行業。
海外發力 打造中國制造“航空母艦”
詹純新同時提到要“整理”自身觀念,樹立“工匠精神”,將產品質量做到極致。要想深入推進“走出去”的海外戰略,只有極致的產品才能立足世界舞臺。
近日,中聯重科3橋10方攪拌車亮相第16屆俄羅斯國際建筑及工程機械展覽會(即CTT展,是俄羅斯地區最知名的建筑機械設備展會)。該產品整車安全性、可靠性、勻質性好,排放方面達到國IV和歐四排放標準,是綠色減排的創新產品,許多客戶現場表達了采購意向。
據悉,中聯重科自2006年進入俄羅斯市場后,現已成為區域內建筑工程、能源工程、環境工程和交通工程等重點設施的高新技術裝備研發制造商。
詹純新稱,作為“一帶一路”戰略重點和“中國制造2025”受益裝備制造龍頭企業,中聯重科通過戰略轉型已經做好了國內、國際市場的資源整合,以便更好的加快“走出去”步伐。
不僅在俄羅斯,中聯重科出口印度市場的50臺起重機訂單也于近日完成交付。這批總價值近8000萬元的訂單產品,順利抵達印度西部城市Jamnagar成功交付給客戶。從2013年10月開始和該集團客戶建立合作關系,至此,這家印度最具實力的工業集團客戶共采購中聯重科汽車起重機達174臺。
來自起重機市場方面的評價認為,此次訂單的成功交付,再次證明了中聯重科產品因其過硬的質量和服務而得到客戶認可,也側面反映出公司在工程機械領域從未停止過對技術和品質的“整理”工作。
這種良好的印象,也為中聯重科未來在印度乃至全球市場的拓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隨著海外布局的加速,近期市場多家財務機構給出的研報和推薦認為,中聯重科通過產業延伸、資本并購和產融結合,打造中國制造立體化和生態型“航空母艦”,將成為國內外資本市場的“超級標的”。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