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月,90家協會直報的大型煤炭企業出現了整體虧損?!敝袊禾抗I協會會長王顯政近日表示,據調研,除個別優勢企業和部分上市公司賬面有盈利外,煤炭行業其他大部分企業虧損。
“從當前煤炭經濟運行的總體形勢看,煤炭價格低位徘徊,煤炭經濟低位運行的態勢短期內難以改變。但從宏觀經濟發展和企業承受能力看,企穩回升跡象已經顯現,但仍不穩定。”王顯政強調,煤炭企業要落實好控總量、穩煤價,保安全、保穩定的政策措施,推動煤炭經濟平穩運行。
產銷下降 困難加重
煤炭運銷協會快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煤炭產量累計完成17.25億噸,同比減少1.38億噸,下降7.4%。其中國有重點煤礦產量累計完成9.11億噸,同比減少8770萬噸,下降8.8%。
上半年全國煤炭銷量累計完成16.22億噸,同比減少1.42億噸,下降8.1%。國有重點煤礦銷量累計完成7.88億噸,同比減少1.3億噸,下降14.2%。
“自2012年5月份以來,全國煤炭市場連續三年波動下行,需求不足,產能過剩,進口規模大,全社會庫存居高不下,煤炭價格持續下跌,企業收益減少,經營愈加困難,煤礦安全生產和礦區穩定的壓力越來越大。”王顯政指出,今年以來,煤炭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更多,企業虧損面擴大,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形勢更加嚴峻。主要表現在:一是煤價低位徘徊,并持續在行業盈虧平衡點以下運行。近三年來,全國煤炭價格大幅下降。秦皇島港5500大卡下水煤價格由2011年11月份的高點860元/噸下降至目前的410~420元/噸;煉焦煤價格由高點的2100元/噸下降到目前的不到900元/噸。近期雖有小幅回升,但回升動力仍很弱。
二是煤炭企業虧損面擴大,經營更加困難。今年以來煤炭企業利潤呈逐月下滑態勢,一季度月均利潤40.7億元,4月利潤32.1億元,5月利潤僅14.4億元,同比下降85.7%。
三是貨款回收困難,企業現金流緊張。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應收賬款3632.6億元,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企業回款質量下降,承兌匯票比例明顯提高。同時,因煤炭企業效益下滑和信用等級下降的影響,一些銀行收緊信貸,企業融資困難,現金流緊張的問題十分突出。
四是職工收入下降,拖欠工資增加。據調研,在21個省區中除福建省外,其余20個省區煤炭企業普遍下調了職工工資,有的下調幅度超過了30%。在調研的85家煤炭企業中,有40家煤炭企業存在緩發和拖欠職工工資問題。拖欠原材料和設備采購款的數額也在大幅增加。
王顯政強調,雖然自2014年以來,煤炭消費量出現下降態勢,但從國家中長期能源需求發展趨勢分析,煤炭需求總量還將適度增加,特別是隨著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發展,煤炭行業仍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政企同步 致力脫困
從當前行業發展面臨的形勢看,國際市場主要煤炭進口國需求減少,主要煤炭出口國的產能連年大幅度遞增,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加上國際油價大幅下降、貨幣匯率變化等影響,國際煤價持續處于低位。
國內方面,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能源結構調整、大氣污染治理等多重因素影響,煤炭消費需求減少。受產能過剩影響,煤炭銷售愈加困難,價格下行壓力加大。
總體看,短期內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態勢難以改變,市場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煤炭市場價格或維持低迷態勢。業內人士認為,如果煤炭主產地和大型煤炭企業能夠切實減產到位,下半年煤炭供求關系或將得到改善。
需要強調的是,當前,我國“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能源方針不會改變。近期國家有關研究機構研究提出,到2020年、2030年,煤炭消費總量將達到45億噸和48億噸左右。
王顯政指出,近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必將推動宏觀經濟持續回升,有利于拉動煤炭消費需求增長。國務院連續出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一批重大項目開工,總投資規模超過2.8萬億元,必將帶動電力、鋼鐵和建材需求增長;同時,國家通過實施結構性減稅、營改增等政策措施,也將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提升市場活力。下半年宏觀經濟有望繼續持續向好,從而帶動煤炭消費增長。
針對近年來煤炭經濟持續下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國務院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國務院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煤炭行業脫困工作,并建立了煤炭行業脫困聯席會議制度,目前已召開了31次會議,研究出臺了30多項政策措施,相關政策措施效果正在顯現。
面對困難,王顯政建議,煤炭企業既要積極爭取政策支持,解決當前的突出困難;又要加大內部挖潛,增收節支,控制經營風險。一是加強市場調查研究,密切跟蹤市場需求變化,自覺遵循商品價格規律,科學組織生產,做到依法依規生產和建設。二是加強企業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針對當前形勢和發展趨勢,謀求結構調整與轉型發展的思路、途徑和模式,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轉型升級。三是深化企業內部改革,注重內部挖潛,開源節流,努力降低成本費用,強化資金管理,防范企業風險,保持礦區穩定,保障安全生產。四是依靠科技進步,提升裝備現代化水平,提高煤炭生產效率,著力推動煤炭由傳統的煤炭生產向煤炭生產服務型轉變。五是要積極反映企業訴求,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政策支持,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完善退出機制,減輕企業負擔。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