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遭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正“面臨嚴峻的困難和挑戰”。盡管持有上述觀點,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同時明確表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仍保持健康,再加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密集出臺,各界應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堅定信心。
“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和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現在下行的壓力很大。”在11月22日舉行的“華夏基金2008-09投資報告會”上,受邀做報告的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國經濟正面臨嚴峻的困難和挑戰。
目前,金融危機對于中國經濟的最大影響表現在出口明顯下滑。從數字上來看,1-9月份,全國出口雖然仍在增長,但是增幅同比回落了4.8個百分點。出口增速的回落直接導致工業增加值增速出現回落,進而導致GDP增速及財政收入回落。
該如何應對這種困難和挑戰?姚景源指出,“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堅定信心”,而信心應來源于以下兩個方面: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把握和判斷;對國家整體宏觀調控政策的認識。
在他看來,衡量一國經濟是否健康要看四大指標,而目前中國經濟的四大指標表現都算良好。
在增長速度方面,今年1-3季度,中國GDP增速是9.9%,盡管比去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但相比歐美國家等世界主要經濟體,9.9%的增速依然表現亮眼。
就業率方面,今年初確定的新增就業崗位1000萬的目標到9月底已經完成了94%。
通貨膨脹率在去年達到10年新高后,已經連續6個月回落。
最后,國際收支平衡方面也開始轉好。2006年、2007年中國都出現大額順差,從而導致流動性過剩等重要問題,而今年前9個月貿易順差同比已減少47億美元,下降46%。
基于以上理由,姚景源得出結論: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未能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何況中國還有工業化和城市化兩個最強有力的支撐經濟發展的因素。
去年,姚景源曾成功預言,“2008年,中國物價將呈前高后低走勢,而且其中80%上漲的因素是源于農產品。”但在2008年即將結束的時候,他卻擔憂今年第四季度,中國物價可能還會繼續下行,而物價繼續下滑則無疑將對農民增收產生很大影響。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