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中國制造”未能幸免于難。面對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國制造”該如何把握?
“之前,中國的制造業速度有余而高度不足。我們的產品在全球價值鏈處于低端位置,過去幾年沒有明顯的改善。”日前,在“中國制造·中國速度全國行”搜狐2008大型年度報道總結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說,“此次金融海嘯,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難逢的好機會。短期是‘危’,但中長期肯定是‘機’。”
“金融危機對工程機械裝備行業是個嚴峻的考驗,但也是使工程機械國際化的良好契機。”徐工集團副總經理、徐工重型總經理張玉純表示,“面對嚴峻的形勢,徐工集團已經做好下一步打算。第一,繼續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第二,加快實現三個方向的產業拓展。一是向產業鏈上游快速拓展。二是快速推進挖掘機、重卡、高空作業平臺等產業線的裂變。三是利用產業的關聯效應和協同效應,向現代物流和金融服務領域拓展。第三,堅定國際化發展方向不動搖。”
海信集團常務副總裁郭慶存說:“應對危機,海信會繼續執行既定的兩條戰略:一是技術立企,二是穩健經營。海信不僅要做高端產品,還要做產業高端。這樣抗擊打、抗風險的能力相對會強一些。”
“沖擊是早晚要來的。輕紡行業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鄉鎮企業發展到今天已經超過25年,其中至少有五六輪的大洗牌。”雅戈爾集團副總裁、雅戈爾服飾總經理陳志高表示,“最困難的時候應該是明年上半年。現在很多企業還能扛得過去,因為前幾年良好的業績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服裝企業要長久生存必須強化產品品牌和產品設計。”
“我們要感謝金融危機。”宇通集團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趙焱表示,“對于客車行業來說,這個冬天很冷,但是整個行業和宇通客車一定能夠走得過去。2009年宇通不會進行裁員。”
“每個企業都應該理性地看待這場金融危機,在2009年和2010年要注意應對現金流的問題,包括成本的控制和供應鏈的控制兩個層面。在不明朗的情況下,不能隨便抄底,而應該保證資金的安全。”趙焱說。
“我覺得中國的宏觀經濟,會是一個U型的走勢,也希望它是一個U型走勢。在U形底有兩三年的調整時間,會逼著企業去創新,做品牌、做管理、做渠道、做產品質量、做研發等。待創新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市場就會開始回升。對制造業來說也一定會出現鳳凰涅 。”張文魁最后總結道。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