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制造業PMI為50%,比6月下降0.2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等人認為,7月PMI呈季節性下降特征。
首先,近期部分地區分別經受高溫限產和暴雨突襲,影響了制造業開工,企業生產動力不足。其次,大宗商品及原油價格在震蕩中下跌,導致PMI購進價格指數大幅下降2.6個百分點,是拉低制造業PMI的重要原因。再次,近期資本市場震蕩影響了市場情緒,投資者對未來投資的心理預期走弱,可能是導致制造業投資和生產擴張的主觀預期下降的一個原因,出現制造業PMI走勢與近期工業用電量回升、部分建材價格止跌企穩等實際指標不相符合的現象。
五大分項指數四降一升,生產端與需求端同時走弱。制造業生產擴張放緩,但生產指數為52.4%依然維持在較好的擴張水平。企業供需兩端補庫存意愿走弱,原材料庫存和產成品庫存下降。三大訂單連續兩個月下降,新訂單指數是2012年10月以來首次降到榮枯線以下,或許受到近期資本市場震蕩的負面影響。由于購進價格大跌形成低成本福利,雖然帶來的通縮壓力加大,但企業面臨的壓力未必有PPI跌幅那么大。大、中、小型企業PMI全部下降,特別是小型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重,相應的定向調控政策仍然必要。生產經營活動預期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上升,未來制造業景氣狀況不會持續下降,總體走勢可能趨于平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