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方面來看,這一次宏觀調控對工程機械行業的影響是深遠的,對于處于快速發展的工程機械企業來說無疑是一次突如其來的打擊。不僅僅是短期的業績下滑,而且使企業正常的發展計劃遭遇了較大程度的破壞。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土地資源的限制、銀行收緊信貸使客戶支付能力下降影響產品銷售;另一方面,工程企業資金緊張可能導致工程機械制造企業應收賬款困難,壞賬比例增加。
從企業長期發展來看,除了正在擴建的項目擱淺以外,企業資金來源難以按原計劃得到保障,融資也出現困難。但宏觀調控具有時段性和過渡性,城鎮化建設和交通設施建設在未來10年乃至20年以內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宏觀調控主要是根據能源供應的瓶頸所采取的短期緩沖措施,而不是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停止。因此未來10年工程機械行業總體向上的趨勢不會改變。
有關專家預計,隨著市場需求經過一個短暫的脈沖低谷之后,其增長速度仍將提高。當然,該行業回調的程度和拐點出現的時間,還要看國家宏觀調控的后續實施力度以及相關行業受影響程度。
國內廠家常用的“調價”手段實際上是令很多行業和企業都頭疼的事情。一方面,制造商不停地強調原材料漲價,產品制造成本升高;另一方面,廠商又在運用各種促銷手段吸引客戶。結果是產品價格不升反降。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國工程機械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
分析師認為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的最大區別就在于經營目標的不同,國外企業以“賺取最高利潤”為目標,而國內企業則多以“市場份額”論成敗。從國內外每年產品的統計列表可見一斑,國外多以銷售額作為統計對象,而國內卻總把銷售量排在第一位,這種表象的光環,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國內企業對于市場銷量的過度追求,所以“以利潤換市場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根據對銷售利潤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的分析,有關人士認為外商企業和股份合作企業及股份制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相對較強,市場的議價及企業的盈利保障能力較強。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企業有較強的抵御風險能力,因此也有能力更好地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從企業規模考慮,大型企業在盈利能力、運行穩定性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從短期信貸方面考慮,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都具有較好的短期償債能力。從中長期信貸方面考慮,大型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最強,小型企業雖具有一定的償債能力,但其資產負債率過高,市場競爭能力較差,因此中長期信貸的風險仍然很大。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