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今年以來我國繼《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出臺以來,激發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有效配置生產要素,降低創業創新成本,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又一重大戰略。呼應《中國制造2025》,貫徹產業集群指導意見,作為我國裝備制造業大省,江蘇聞風而動,大手筆推出工程機械與現代農業裝備集成化發展的重大舉措。
裝備制造大省產業化集聚發展
7月29~30日,由江蘇省經信委主辦,江蘇省農機工業協會承辦的“第三屆江蘇省工程機械現代農業裝備產業中小企業協作配套對接會”(以下簡稱“產業對接會議”)在鎮江市隆重舉辦。這一規模空前的產業對接會議,集聚了10多家高校與科研院所,40多家工程機械與農業機械裝備主機制造企業,吸引了來自江蘇、浙江、山東、福建、河南等7大省市的300多家中小型農機與工程機械配套企業主動參與、自發融合、自主對接。對推動我國工程機械與現代農業準備轉型發展,推進江蘇裝備大省產業集聚、創新創業、轉型發展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江蘇省經信委副主任陸元剛在開幕式報告中指出,2013年與2014年,江蘇省經信委分別在常州和鎮江召開了兩屆工程機械與現代農業裝備中小企業協作配套對接會,優化了江蘇乃至國內零部件制造業的供應網絡,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完善工程機械與農機產業鏈協調發展,特別是對廣大中小企業的產品研發、市場拓展、創業創新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呼應《中國制造2025》,本屆產業對接會議在規模、形式、產業化檔次、現代化程度等方面均超乎尋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東風農機集團的專家學者就國內外高端農機產業發展、工程機械與農業機械共性核心技術應用,以及搶抓“一路一帶”戰略機遇,努力開拓農機市場新領域進行了學術交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農業部南京農機化研究所、淮海工學院、江蘇大學等10多所院校科研機構帶來100多項新產品、新技術與專利產品供中小企業選擇應用。
全國最大的拖拉機制造企業一拖集團、我國農機裝備品種最全的福田雷沃濰坊農機公司、全國規模型工程機械與農機制造企業徐工集團、常發農機、沃得重工、中聯重機、杭州前進齒輪箱、一汽錫柴等40多家工程機械與農機制造主機廠,為與會的300多家中小企業提供了200多億元的配套件訂單。
僅在短短兩天的協作交流會議上,江蘇北斗衛星應用產業研究院、農業部南京農機化研究所、杭州前進齒輪箱廠等分別就寬幅大功率可變速旋耕機傳動齒輪箱優化設計,車載燃油氣回收裝置等方面達成了60多項實質性合作協議,并廣泛達成110多項意向性合作協議,展示了充分的合作交流與對接效應。
農機與工程機械兼容并蓄優勢互補
工程機械與現代農業機械是江蘇制造業的兩大重點行業,也是我國重要的生產基地,在全國具有重要的產業優勢和龍頭地位。陸元剛在會上強調,農業機械裝備不是一般的消費類機電產品,而是與國家戰略戰備物資及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糧食資源相關聯的重大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在《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中,農機裝備工業被列入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發展的10大制造業領域之一。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國家要求“三農”要“強、美、富”,必須依靠農業現代化的支撐,而農業現代化的前提和關鍵是農業的機械化。
在產業對接會議現場,江蘇省農機工業協會會長徐順年向中國工業報記者介紹,江蘇是我國裝備制造業大省,江蘇的機械裝備工業經濟總量已連續28年居全國之首。
長期以來,作為機械裝備主導產業的江蘇農機工業每年以兩位數增長,贏得了發展機遇期。2014年,江蘇規模以上大口徑農機工業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大關,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0%,其中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8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今年1~5月份,江蘇農機工業主營業收入增幅達15.3%,利潤增幅達40.03%,在全省13個機械裝備分行業中增幅均列第一。
工程機械同樣是江蘇的優勢產業,全省有20多家工程機械規模型企業,產品門類齊全,在全行業20個大類產品中有10多個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為我國的農業機械、交通運輸機械,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工程機械與農機裝備不僅許多產品結構類同,而且生產企業的工藝技術要求相近,生產設備通用,零部件裝備重疊性、互換性強,行業之間的市場更是相互滲透。農用挖掘機、裝卸機、小型推土機、農用平地機等工程機械產品被列入國家農機購買補貼范疇。目前我國一拖集團、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沃得集團等大型企業的產品都涉及到兩個行業,將工程機械產品列為農機具行業進行協作配套與對接,有利于兩大行業產業鏈的優勢互補和完善,對廣大中小企業的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生產組織、市場開發等方面具有協調完善、異曲同工的效果。
徐順年介紹,在看到江蘇工程機械和農機工業高速增長的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隨著全球農機制造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相比之下江蘇農機產品大部分處于中低檔水平。
其中中小型拖拉機、背負式噴霧器、小型收割機等產品市場飽和、產能過剩、競爭激烈。而大馬力拖拉機、大型收割機、植保機、特種作物收獲機、高效設施農業等裝備主要依賴進口。工程機械行業近兩年由于受控于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投資熱緊縮,規模設施建設調控影響,處于發展中后期。加之工業發達國家重返經濟實體,紛紛回歸制造業等因素影響,給我國工程機械與農機裝備出口產生嚴重制約。
據此,我國工程機械與農機裝備行業必須抱團作戰,規避各項危機和風險,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走集成化發展道路,努力開創江蘇現代農機裝備與新型工程機械裝備發展新局面。
構筑創新型裝備集約化發展優勢平臺
在這次產業對接會議上,40多家農機和工程機械主機廠提供了大中小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液壓挖掘機、新型農機裝備等數以百計的主機設備零部件配套清單;提供了棉花、玉米、花生、薯類農作物等新型收獲設備的主輔機配件,同時提供了現代農作物翻曬機、打捆機、烘干機、揀拾機、攤鋪機、晾干機、割草機等新型智能化農機裝備,為中小企業帶來200多億元的市場需求訂單。
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大學、淮海工學院、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等10多家國內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提供了100多項新技術、新工藝及新型專利產品供企業界選配。
主要項目類型:一是應用于農田耕作與種植的秸稈全覆蓋地域免耕播種機、秸稈還田深耕播種作業設備、有機肥翻拋作業設備、大棚壟作機械化復式作業設備、栽培育苗制缽技術裝備、茶果園機械化作業設備、全地形特種機器人作業設備;二是應用于農作物田間管理與收獲的生物農藥噴霧設備、自動導航低空施藥設備、真空變量施藥技術、種子篩選加工成套設備、微波真空殺青干燥設備、甘薯去蔓收獲作業設備、莖葉類蔬菜收獲機、油菜分段聯合收割機等現代農業裝備;三是應用于新型農機裝備的基礎核心工藝與技術類的機械設計與分析技術、EMD系列嵌入式機械監測診斷設備、齒輪傳動應用技術、精準制作數字化技術、大型冷擠壓磨具設備、抗疲勞制作技術、珀金成型檢測分析技術等高端裝備的基礎性核心技術。江蘇吸納高等院校、主機制造單位和中小配套企業進行產、學、研、用對接,為我國工程機械與現代農業機械的產品轉型與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供了集約化發展優勢平臺。
徐順年介紹,鼓勵和支持江蘇農機與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發展,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建立產學研用創新網絡,培育建設一批產業、產品協同研發平臺,推動產業共性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是江蘇農機工業今后發展的方向和重大舉措。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江蘇農機與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將實施六個堅持與六個更加注重。即:堅持政府扶持市場主導,更加注重對農機化的投入;堅持量質并舉,更加注重裝備結構的優化升級;堅持創新驅動,更加注重科技在農機化發展中的先導作用;堅持農機與農藝融合,更加注重農機化發展全程化和全面化的統一;堅持新型農機經營主體培育,更加注重新型農機服務機制創新;堅持人才隊伍建設,更加注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從而為江蘇裝備工業大省率先向裝備工業強省轉化發揮基礎和示范作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