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15日發布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了未來三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規劃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專家認為,規劃抓住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從長遠來看有利于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為整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立足九大領域三大任務
《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今后三年,電子信息產業要圍繞九個重點領域,完成確保骨干產業穩定增長、戰略性核心產業實現突破、通過新應用帶動新增長的三大任務。
對此,上海電子商會副秘書長朱偉民表示,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的出臺,抓住了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立足于自主創新,將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作為重點,以應用為抓手,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從短期而言,規劃的出臺有利于解決產業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如出口依存度過高等,緩沖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將使通信、家電、軟件等相關行業及企業的生存空間得到拓展。
從長遠來看,有利于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為整個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規劃的出臺無疑也為各地電子信息產業的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與初稿相比,《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正式稿思路更加明確,體系更加合理。進一步明確了擴大內需、以應用帶動產業升級改造、以整機需求帶動器件(部件)發展的產業鏈發展思路。在產業體系上更為清晰,以“計算機、電子元器件、視聽產品”等發展相對成熟的產業作為骨干產業,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件”等高新領域突破關鍵技術,在“通信設備、信息服務、信息技術”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
在上述思路指導下,《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進一步充實了內容。例如在“落實擴大內需措施”中,提出了加速實現“村村通”,以及支持LED(發光二極管)節能照明產品推廣,同時對一些領域的發展內容更加明確,比如初稿提及的“新型電池”,進一步明確為“新型鋰離子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提高了指向性。
助力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基地,在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數字電視等領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但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下半年以來,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增速不斷下滑,銷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產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產業深層次問題也日益突出。調整電子信息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已迫在眉睫。
對此,上海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陳啟書認為,保證電子信息產業穩定增長也是符合“調結構”的經濟調整目標;短期內穩定出口,保持電子信息傳統制造業穩定增長是主要目標;較長時間看,促進電子信息技術進步、應用創新和產品轉型升級是電子信息產業振興的關鍵。
規劃提出,未來三年調結構、謀轉型要取得明顯進展,其中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等領域的應用創新要帶動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對于振興規劃強調對自主創新技術TD-SCDMA的扶持,中投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趙軍華表示,這為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產業帶來新跨越,并將助力推動TD-SCDMA等標準技術在海外市場的拓展和商用。另外,規劃的頒布有利于通信設備行業利用3G建設的契機實現新一輪的增長及競爭力的提升,有利于通信運營業利用3G網絡培育出新一輪的增長動力。
而在國聯證券分析師熊彩云看來,加大新一代移動通信發展,將提高通信服務收入占比,多角度促進通信企業自主創新,有利于鼓勵通信企業“走出去”,促進中國成為“通信強國”。
產業仍將擁有光明前景
我國今年一季度電子信息產業下行趨勢較為明顯。數據顯示,1-2月份,規模以上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在收入、出口、利潤三方面均呈現負增長,尤其是軟件產業的收入增速出現大幅回落。業內人士紛紛指出,此次電子信息產業規劃的出臺有利于保證整個產業實現穩定持續的增長、在戰略性核心產業中實現突破并通過新應用帶動行業的新增長。
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薛自指出,雖然金融危機對產業帶來一定沖擊,但今年1-2季度產能正在逐漸恢復,預計今年全年不會有太大下降。行業未來發展在規劃的帶動下將擁有光明的前景。
上海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陳啟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具有符合規劃發展方向的信息技術企業,尤其是具有應用需求細分的行業將會得到更長遠的發展。例如,一些圍繞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的相關軟件服務業和相關電子產品制造業,預計在未來將獲得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和機遇。
另一位資深行業專家也表示,我國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且擁有全球電子產業制造基地的優勢,若在核心技術上形成有效突破,將有利于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形成良好的產業鏈結構。此次規劃在思路和實施方式上都做了比較細致和具體的闡述,顯示了國家對電子信息產業規劃和調整的重視。但是,他指出,最后還需要看規劃在實際中的具體實施,尤其在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上,需要進一步的政策落實。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