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騰飛的平臺
——解讀廣西玉柴跳躍式發展
玉柴能夠快速發展,記者認為另一個關鍵的原因是企業的誠信建設。在玉柴,誠信已成為每個員工的行為規范、行動準則。誠信成為玉柴的企業理念,是玉柴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
以誠信作為企業文化的基石
1985年4月,玉柴開始創建企業理念,在提出“頑強進取,刻意求實,竭誠服務,致力文明”的企業精神中,包含著對誠信理念的最初認識和重視,可謂玉柴誠信文化萌芽的開端。到20世紀80年代末,玉柴又提出“傾我所有,盡我所能,竭誠用戶,誠信天下”的營銷服務理念,標志玉柴誠信文化開始進入有目的、有計劃、自為創立階段。1991年,玉柴提出了誠信玉柴的初步構想。1992年8月企業改制為中資股份制企業,1993年5月改制為中外合資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里,玉柴經歷了兩次重大變革,當時員工提出了“對誰負責、為誰打工”的尖銳思想問題。在這個關鍵時刻,玉柴董事長王建明在1993年5月25日所作的《信念不能變、觀念要跟進,以跨時代的激情迎接玉柴事業的大拓展大飛躍———中外合資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對公眾負責,對信用負責,對股東負責”的信念,向職工明確回答了對誰負責和為誰打工的問題。
王建明強調,玉柴做每一個產品、每一項出財富的思維所要負責的對象首先是公眾,產品的質量、員工的職業道德都要對得起公眾,是公眾最終回報我們并使我們發展壯大,對公眾不負責任的公司是沒有職業道德的公司。他指出,要對信用負責,為信用打工。沒有千百個職工的信用,沒有在各方面表現出來的信用,沒有在我們各級骨干里面牢固樹立起來的信用,就絕不會有玉柴的信用。要實現國際化、現代化,就必須把企業信用看得重于生命。股東為企業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股本金,企業職工當然要對股東負責。對公眾負責、對信用負責、對股東負責的提法,比對民族、對國家、對個人負責的提法更加明確,更直截了當,更具體,也更符合國際化和現代化要求。從而使玉柴誠信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隨著誠信玉柴戰略的推進和發展,2002年6月,王建明概括性提出了玉柴“四個信用”,即:一是借債與還貸的財務信用;二是投資與回報的業績信用;三是真實與對接的職業信用;四是承諾與踐諾的用戶信用。此后,從2003年底到2004年初,玉柴進一步提出了信用建設的具體目標和戰略構想:即到2008年建成以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基礎管理為底蘊,以自內而外,內外一致,高度自覺,高度成熟為特征,以質量守信、回報守信和商務守信為主體的全優信用。制定信用建設的戰略構想和具體實施計劃,集中對玉柴誠信文化的成果和經驗進行系統的總結,進行完善和創新,促進玉柴誠信文化的快速升華。
踐諾重于承諾
玉柴在誠信建設過程中,還遇到了如何幫助員工確立誠信觀念、如何兌現玉柴誠信承諾、如何維護和發展玉柴誠信成果等問題。在解決這些矛盾中,玉柴的指導思想是:以誠信觀念促誠信行動,以領導誠信帶群眾誠信,以誠信制度保誠信成果?;咀龇ㄊ牵捍_立誠信經營理念,制定誠信行動計劃,建立誠信管理制度;從領導做起,全員發動,全面實施,全過程推進。玉柴人重許諾,更重踐諾。這從玉柴的“四個信用”中可見一斑。
———堅決如期還貸。1985年,經過王建明等企業領導的不懈努力,國家主管部門同意了玉柴將年產能力由3000臺擴大到10000臺的“七五”技改項目,總投資控制在2815萬元內,產品質量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于是,玉柴自籌資金600萬元,向銀行貸款2300萬元,貸款合同規定返還時間在1992年和1993年。1989年,面對還貸的壓力,玉柴人統一思想,形成共識,艱苦奮斗,結果當年創造了銷售翻一番、利稅翻兩番的歷史奇跡,提前三年還清了全部貸款。
進入20世紀90年代,玉柴遇到新的再發展困難。年產3萬臺的“八五”技改計劃受到重創,原報2.9億元的技改項目全部泡湯。這使玉柴陷入了困境:技改新項目在上,新的土建工程在上,新一代內燃機的開發研究在上,可玉柴的資金卻處處告急,拿不出錢投入。如果半途下馬,損失將更為慘重。偌大的資金缺口,靠挖潛自籌資金難以滿足所需,玉柴不得不求助于銀行。在當時銀根緊縮、國家明令不準放貸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和銀行認準了玉柴恪守財務信用的品格,硬是破例發放了8000萬元的貸款。此后,玉柴加緊擴大生產提高產值,并千方百計運籌還貸。到1991年底全部還清款項,比原定還款計劃提前一年多。這以后,良好的財務信用使玉柴成了數家銀行爭相貸款的對象。
———竭誠回報投資者。從1992年到1994年,玉柴先后經過兩次股份制改造和在境外上市,3年共融資11億元。然而僅僅到1995年,玉柴就在短短3年間創造了11個億的凈利潤,即對股東為期3年的投入只用一年就實現了對股東的全額回報。自1998年起,玉柴在經歷了艱難的買方市場磨難后,開始了新一輪大發展。1999-2000年,以“三年脫困”為標志,中國國有企業處在最困難的年頭。玉柴開始了恢復性發展,在群雄逐鹿的大市場中占據了超過30%的市場份額。從1998年開始玉柴每年給股東分紅1個億,2002年的分紅增長到3個億,從而,使玉柴的股東收獲了中國企業界罕見的超值回報。目前,玉柴正以不斷飆升的產銷量繼續回報投資者。
———可靠的產品、高標準的質量。玉柴的信用是在多年生產經營中日積月累的。長期以來,玉柴人形成了“實說、實干、重實績”的扎實作風,整個企業形成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成為玉柴支撐“四個信用”和打造“王牌動力”的重要基礎。在質量管理上,玉柴開展了一系列具有領先性和獨創性的工作:率先在企業內部建立質量監督機構,通過比常規質檢更嚴格、更科學的質量稽查尋找問題和差距;率先在配套件質量協議中引入可靠性指標和管理內容,外邀用戶廠家來玉柴逐一提出可靠性考核指標和控制要求,并將其發展成全套完善的指標考核系統與獎懲制度,建立起了在全行業獨具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從而使玉柴在市場需求急、產銷大增長而能力相對不足的特殊階段,保證了產品的質量,成就了玉柴在宏觀經濟形勢沖擊陣痛后的第二次發展高潮。
———踐諾重于承諾。玉柴以“傾我所有,盡我所能,竭誠用戶,誠信天下”作為經營服務理念,積極履行承諾。1994年,在全國同行尚在實行3萬公里保修之時,玉柴人率先推行10萬公里質量保修。1995年,玉柴正式推出南方12小時、北方24小時服務到位,每遲到1小時賠償用戶30元的量化服務承諾;并昭告天下:凡用戶購玉柴機后確屬廠家原因使用不滿意的,玉柴在一定時期內負責更換整機。這在全國機械行業還是第一家。1996年玉柴先人一步強調承諾服務的實效,與中國質量協會、中國質量報等聯合推出“玉柴服務承諾驗證萬里行”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地深入檢查玉柴服務人員落實承諾的情況,廣泛聽取用戶意見并加以改進,樹立了玉柴“重承諾,更重踐諾”的務實形象。1998年,隨著一批批質量更優、性能更可靠的新產品相繼進入市場,具有創新特色的玉柴
“無遺漏服務”、“個性化服務”、“套餐服務”、“點菜式服務”等優化服務相繼推出,完善和提升了玉柴的服務體系。每年開展“服務月”活動以切實的成效回報社會,取信于用戶。2003年3月企業還果斷地撤消了不合格的35個服務站,引起業界和用戶的廣泛關注。
目前玉柴為兌現對客戶的諸多承諾,在國內建起數十個辦事處及遍布全國的800個服務站和委托服務站,并和許多汽車廠、經銷商強強聯合,共同致力于售后服務,形成了國內服務半徑最小、網點最多、功能最齊全的服務網絡,并在國外建立起數個辦事機構和代理服務網點。
誠信,為玉柴構筑了騰飛的寬廣平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