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卡特彼勒基金會主席在MicheleSullivan女士在其徐州旗艦工廠舉行“在華40周年,建設美麗中國”慶典儀式上宣布,該基金會將在2015到2016年度在中國投入約1600萬元,支持農村兒童學前教育、農村和打工子弟職業教育等多項公益活動;此外,卡特彼勒基金會與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設立“卡特彼勒備災減災專項基金”,該專項基金第一年的啟動資金約為160萬元。
高二慶在2000多人的注視下,10月22日從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兼首席采購官柯雷博手中領取了一枚沉甸甸的紀念獎牌。
幫助本土供應商成長成功
作為國內最大的斗鏟類產品制造商,高二慶任董事長的徐州巴特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他的公司成立當年即為卡特彼勒徐州工廠提供專業生產配套,是卡特彼勒在中國的第一個供應商。
徐州巴特在2004年就按照卡特彼勒的要求,引入并推廣六西格瑪標準,2007年又引進運用卡特彼勒供應商管理體系。巴特公司早在2005年就已經取得卡特彼勒全球供貨認可,作為卡特彼勒的銀牌供應商,巴特三年前已隨卡特彼勒到泰國建廠。
在今天,像徐州巴特這樣能滿足卡特彼勒嚴苛考核條件的國內供應商已達350余家,其中有103家供應商通過了“優秀供應商質量認證”,這里面包括45家企業獲得銅牌,34家企業獲得銀牌,18家企業獲得金牌,6家獲得白金。
作為目前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座椅制造商,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邦銳說:“2002年我們的第一次嘗試并不成功??此坪唵蔚淖危ㄌ乇死赵O定了非常詳盡、非常高的指標?!?/p>
陳邦銳的公司經過三年的努力,在卡特彼勒的全力支持和自己公司員工不懈努力下終于拿到了第一張訂單。他的體會,“卡特彼勒不僅是在幫自己尋找優質配套資源,更是在幫助零部件商成長、成功?!?/p>
中國工業與世界一流強國相比,其關鍵零部件、基礎元器件的差距是巨大的。從普通零部件起步,也不失為一條縮小差距,通往高端的奮進之路。
“關鍵配套體系是中國裝備制造業最具機會和想象力的領域,但卻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苯K恒立高壓油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邱永寧認為,在產品、技術、制造體系等很多環節,都客觀存在天花板。
他所在的公司2008年與卡特彼勒接洽合作,在經歷了幾個極富“試驗性”的項目并取得成功后,2010年正式成為卡特彼勒全球配套體系的一員,目前其業務實現了快速發展,其產品不僅為卡特彼勒配套,也為中國本土品牌企業配套。
卡特彼勒的中國本土采購始于1995年,通過與卡特彼勒的合作,這些供應商已經全面提升了自身的營運能力,已然具備了和國際競爭對手相媲美的競爭能力。
獨特的端到端全球業務模式
“您希望在供應商心目中得到什么樣的評價?”針對筆者的這一問題,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其華的回答是:“我期望成為他們的戰略以及業務合作伙伴關系建設發展中價值的體現者。”
陳其華所說的價值體現者,實際上就是對卡特彼勒獨特的端到端的全球業務模式的完美詮釋。
這一模式的具體體現就是卡特彼勒為客戶打造一個幫助客戶取得成功的高質量標準的產品理念和實踐。它也體現在通過合作,打造共享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
10月22日,卡特彼勒在其徐州旗艦工廠舉行“在華40周年,建設美麗中國”慶?;顒?。
在慶典儀式正式開場前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有人問陳其華如何評價卡特彼勒前40年在華發展時,陳其華說,我們擁有“與眾不同的端到端的業務模式、全球戰略的理念和計劃,以及我們的企業文化,會給卡特彼勒和我們的合作伙伴未來的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p>
其實,卡特彼勒的全球戰略理念也與供應商息息相關。
長久以來,卡特彼勒把中國作為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的市場,中國作為卡特彼勒全球的重要戰略制造基地不是一句空話。
2015年其徐州工廠有超過60%的產品出口到中國之外的地區,與之配套的供應商的產品當然也就隨之漂洋過海??梢韵胂螅ㄌ乇死赵谥袊蛟斓墓滙w系會健康、穩定地應對最近四年行業持續下滑的挑戰。
說到卡特彼勒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陳其華強調的是以“正直,承諾,團隊合作,卓越,可持續”這種行為價值指導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指導卡特彼勒同客戶、代理商、供應商、行業、政府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今,這樣的企業文化已在中國生根發芽。
回顧卡特彼勒在中國40年的發展歷史時,這家公司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進步所作的貢獻,不應忘記。
上世紀80年代卡特彼勒一條龍的產品技術的引進,使中國20多家行業企業管理和技術水平得到提高。
上世紀90年代,卡特彼勒徐州工廠是第一家外企在中國投資建立的液壓挖掘機制造企業。20多年以來,卡特彼勒不斷地和代理商、供應商精心打造整個產業鏈。
進入到21世紀以來,卡特彼勒把全球的業務模式帶到了中國,把卡特彼勒融資租賃業務以及卡特彼勒再制造、卡特彼勒現代物流帶到了中國。
工程機械行業在最近四年來持續地下滑,目前尚無企穩跡象。對此,卡特彼勒怎么看?陳其華的觀點是,行業要可持續發展,就必然要尋求轉型,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陳其華認為工程機械、礦山資源、發動機動力系統作為卡特彼勒傳統的業務板塊,也必然會有更多的機會,尤其是國家目前立足于以科技創新、城鎮化發展、一帶一路、產業升級以及綠色能源的發展,這些發展方向必然會對卡特彼勒的業務,尤其是基礎設施產業帶來新的驅動。
卡特彼勒在過去90年中的不同經濟發展時期,不斷戰勝經濟挑戰,才鍛造出一個更堅強的卡特彼勒的產業鏈,實現了更好地在行業中取得發展。陳其華很有信心:“我們和合作伙伴一起迎接未來,創造更好的未來,與中國一起成長,建設美麗中國?!?/p>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