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是典型的投資驅動型行業,以抑制“投資過熱”為主要目標的宏觀調控政策無疑會直接影響到快速增長的工程機械行業。對此,工程機械企業有何感受?有何應變之策?記者選擇了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江蘇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集團)作為采訪對象。
日前,徐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在北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兩年來工程機械市場需求旺盛,推動了整個行業的高速增長,但徐工集團決策層對此一直比較理性,在抓住市場機遇的同時,沒有盲目擴張規模,因此完全可以從容應對市場的變化。”王民董事長還明確表示,宏觀調控對工程機械行業的實力型企業是一次新的機遇,它促使企業從追求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因而對于整個行業的結構調整和健康發展有利。增速回落跡象明顯隨著國家各項宏觀調控措施的落實,工程機械需求已出現明顯的降溫跡象。據了解5月份國內有的主力挖掘機生產企業銷售已出現負增長。徐工集團今年5月份工程機械銷量與去年同月相比增長17%左右,而去年5月份與前年相比的增幅超過80%。王民認為,宏觀調控政策對工程機械行業產生影響是必然的,而且這種影響還會進一步顯現出來。因為各地都要對在建的工程項目進行清理,新的投資項目又受到限制,這會明顯減少工程機械的市場需求,同時銀行收緊貸款,也會制約對工程機械的購買力。“可以預計,市場的急劇變化首先會對那些忽忙上馬的工程機械企業構成壓力,一些實力弱小的企業甚至會被淘汰出局。”王民說,“目前全國有裝載機生產企業130余家,去年上1000臺的大概只有10家,對于一個充分競爭的產業來說,就是這10來家生產企業都顯得多了。”裝載機是工程機械中需求量最大的產品,預計全國今年的產銷量可能會達到13萬臺,但產品結構單一、產品同質化問題日益突出。王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不進行宏觀調控,高速增長的勢頭也不會長久下去。
企業重組是大趨勢“企業的并購與重組是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王民說,“宏觀調控政策將大大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與整合進程。這對于企業內的大企業、實力型企業是一次很好的發展機遇,因為企業的并購與重組成本會不斷降低。”在王民看來,企業要做大,必須先做強,必須要有自主開發能力,要走向國際市場。走向國際市場不是只做OEM,而是要擁有自己的國際市場和國際客戶,擁有自主品牌。對于宏觀調控政策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工程機械市場,王民并不十分擔心。他說,宏觀調控是區別對待的,農村、交通、能源等領域仍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機會和市場仍然不小。但工程機械的發展速度肯定會較大幅度的降下來。就徐工集團而言,工程機械10%甚至再低一點的需求增長速度仍是很好的發展機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