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個人讀完近期徐工集團大股東改制相關文章后的一些粗淺體會,希望引來各位深入交流討論:
1、反思國企改制:如此改制會否損害企業、職工和國家利益。
我們注意到以上徐工集團改制過程轉為秘密進行,這意味著幕后交易,如何能保證國資不流失?國企改制中的國有產權轉讓不透明,國資如何定價沒有任何依據,從上文中“徐工集團多次強調,收購方要能拿出2億~3億美元或15億~20億元人民幣”中模糊的數字可以看出,國有股權轉讓價格討價還價的空間。當然,要是有某某領導收了他人好處就更難說了。僅憑地方父母官的一個指示,就把幾代人辛苦創業積累起來的上百億財產的大企業出售,頗有敗家子賣家產的氣魄。如果改制由內資主導,流失的國資還只是國內利益的重新分配,然而如果由國際資本主導,損失將是全中國人民的利益。個人一直疑惑:一個小小地方政府有權私下轉讓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大型企業的股權嗎?一個經營業績不俗的大型國企,難道就只有一賣了之而無他法嗎?
2、誰掌握了我國的國有大型企業,誰就是掌握我國的經濟命脈。絕對不能讓外資主導中國經濟。
一個國家的石油石化、鋼鐵、金融等基礎性支柱行業,構成了其國民經濟的命脈。“命脈”即生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點我們想想解放初期毛主席面對經濟封鎖,勒緊褲帶搞東北工業基地,想想俄羅斯百般阻撓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國企業進入其石油勘探、開采、加工行業就不難理解。
目前,中國國企改制正由小企業轉向大企業,金融、銀行改革正在深入,雄厚的國際資本正虎視眈眈。不管怎么改,但有一點必須清醒,絕對不能讓外資來主導我們的國企業改制,壟斷我們的某一行業。國營大型企業是中國經濟的脊梁與命脈,如果企業改制導致外資深入我國的經濟命脈,那么可以預見,國企改制完成之日就是中國經濟全面衰敗之時。在國企效率普遍低下、民營經濟沒有充分發展的中國國情下,那些期望通過引進外來資本,完成中國企業的振興的想法,無異于白日做夢。
3、對待外資我們迫切需要長遠的戰略眼光,引進外資不應成為與“國際接軌”的時髦作秀,引進外資的同時,一定要扶持我們的民族工業,
對外資,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外資也是資本,資本的本質就是追逐利潤,外商來華投資絕對不是幫助中國發展經濟,吸引外資的永遠是金錢。不可否認,引進外資緩解了我們的就業壓力,增加了我們的財政稅收,但同時也要看到外資從中國卷走的滾滾財富。引進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最終目的是發展壯大我們的民族經濟,培育出我們自己的跨國公司。
然而,在引進外資的同時,我們并沒有加大對民族經濟的扶持,我們的某些政策仍在阻礙著限制民營資本。我們至今還沒統一內外資稅收,還在實行的只有外資才能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國家新出臺的一些諸如汽車、鋼鐵行業政策等等,都被認為阻礙了民營經濟對這些行業的進入。
引進外資必須達到雙贏的目的,盲目的引進外資只會削弱我們的民族經濟,加速外資控制中國的步伐。還以徐工集團改制為例,對外資我們只看到了眼前的蠅頭小利,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十幾億元的價錢對一個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或是急于資金搞政績的地方政府而言也許是個不小的誘惑,然而十幾億元換來的是對一個營業收入超百億、取得驕人業績的國家大企業的放棄,犧牲的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整個民族的工程機械行業。
以上評論系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6300網立場,6300網不承擔任何責任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