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條最繁忙的高鐵線路中,竟有3條位于粵東地區。這是某火車票預訂平臺的大數據得出的結論。
這樣的繁忙或許是因為需求與供給的不平衡所致。“山長水遠”的粵東西北地區,長期與珠三角隔山相望,交通阻隔造成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是廣東交通欠賬主要集中的地區。
數據顯示,廣東高快速鐵路通車里程目前已達1360公里,居全國前列。然而,21個地市中卻仍有湛江、茂名、陽江、河源和梅州未通高(快)速鐵路,這主要集中在粵東西北地區。
未來,這種局面有望改善。近期公布的廣東“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年廣東“市市通高鐵”的目標。
廣東將規劃推進約42個鐵路項目,建設里程約3840公里,總投資約6380億元,其中“十三五”期間初步計劃投資約3560億元,基本形成東聯海峽西岸、溝通長三角地區,西通桂黔、輻射大西南地區,北達湘贛、連接中原地區的高快速鐵路網絡骨架。
投巨資建鐵路
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馬仁洪表示,珠三角歷來是廣東重心,人流、物流量大,這就導致廣東只能遵循需求導向下的優先法則,將有限的精力優先投向珠三角,保障發展,也造成現階段的不平衡。
不過,廣東也已明顯意識到補齊粵東西北交通短板的重要性,對該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程度和投入陡增。
根據廣東省最新的鐵路和綜合交通規劃,“十三五”期間將合計規劃推進約42個鐵路項目建設,建設里程約3840公里,項目總投資約6380億元,其中“十三五”期間初步計劃投資約3560億元。具體包括深茂鐵路、贛深客專、廣汕客專等23個干線鐵路建設,以及19個城際和地方鐵路項目建設(含汕頭港疏港鐵路)。
前述項目中,粵東西北地區占據不小份額。廣東還提出,2020年全省市市通高鐵,高快鐵路運營里程達到2000公里,而陽江、梅州等市相應的鐵路項目均正規劃推進。
思路的轉換,與粵東西北地區關系廣東發展后勁不無關系。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黃斌全分析,目前,廣東簡單的以廣深為核心的發射狀高快速鐵路交通體系,地理滲透不深,珠三角對粵東西北地區的輻射有限,交通的進一步系統化,將強化廣東發達地區對落后地區的帶動,加速構筑新增長后勁。
馬仁洪認為,供給應該根據需求適時調整,“十三五”期間,廣東的交通發展思路將調整,進一步平衡空間資源,解決肥瘦不均的問題,粵東西北將成新的投入方向。不過,考慮到粵東西北地區人口密度并非很大,建設過程中,應平衡好線路人流和物流運輸需求。
粵東西北定位
廣東此輪以高快速鐵路為重點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最終落腳點是建立一個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其中,粵東西北定位為:建成較為完善的出省綜合運輸通道。
廣東“十三五”規劃提出,強化珠三角地區作為全省交通樞紐核心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重點完善珠三角經粵東西北至各周邊省(區)的綜合運輸主通道,以汕頭、湛江、梅州、韶關等為樞紐節點,建設粵東西北區域性綜合運輸通道。
現階段,廣東省內高鐵可直達18個省份。近年來,隨武廣高鐵、廈深鐵路、南廣鐵路和貴廣高鐵相繼開通,珠三角與西南、海峽西岸、長三角的距離逐步縮短。廣州至南寧、長沙、南昌、福州等周邊省會的鐵路旅行時間分別縮減至3、2.5、4、5個小時。
與此同時,目前,合(浦)湛(江)鐵路、京九客運專線、杭(州)廣(州)鐵路,鷹(潭)梅(州)快速鐵路等多條廣東出省通道或開工或在規劃。
具體到鐵路建設方面,廣東提出,將基本形成東聯海峽西岸、溝通長三角地區,西通桂黔、輻射大西南地區,北達湘贛、連接中原地區的高快速鐵路網絡骨架。
馬仁洪認為,廣東此輪高快鐵路建設中,一個挑戰是跨省區的協調問題,必須線路的確定,站點的選取等。廣東應主動加強對接,從區域發展角度統籌跨省區交通建設。
黃斌全分析,廣東強化與周邊省市區的高快鐵路對接,將進一步凸顯自身經濟發展地位和區域協調地位,并且有利于更豐富的資源匯集。從更為高級的戰略思維層面來看,此舉還將推動廣東與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加強連接。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