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認為再制造在中國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國內的舊件回收并沒有體現出規模效應,希望政策進一步開放。
2015 年,卡特彼勒在華40周年,再制造業務在華10周年。
對于中國市場,卡特彼勒似乎有足夠的耐心和前瞻性。10 年前,再制造在國內還是一項新生事物,尚未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就工程機械行業而言,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用戶理念逐步趨于理性。卡特彼勒認為,通過再制造服務為用戶提供盡可能低的設備擁有及運營成本勢必將成為一種新的業務模式。因此,2005 年 12 月,卡特彼勒再制造工業(上海)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如今,卡特彼勒再制造上海工廠是卡特彼勒在亞太地區重要的再制造基地。已經開展了液壓泵、水泵、機油泵以及發動機缸蓋等零部件再制造業務。
葛瑞德表示,卡特彼勒充分認識中國市場的發展階段,了解再制造產業在發展初期面對的矛盾和挑戰,將致力于和相關政府部門共同創造適合卡特彼勒或工程機械行業在中國發展再制造產業的長遠模式。
近些年來,中國對再制造產業的支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且再制造企業不斷涌現。在成熟的市場中,卡特彼勒在全球范圍內售出的零部件有 20% 是再制造的零部件。顯然,再制造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并不如政府和企業所期望的那么快速。卡特彼勒負責可持續發展、工裝機具與再制造事業部的全球副總裁葛瑞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舊件和再制造產品尚無法自由流動是限制再制造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限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由于再制造的產品要服務于各種年代不同型號的機器的全壽命周期,因此涉及的零部件種類異常廣泛,如果不能整合國際的需求,是無法實現規模化生產的,從而無法獲得合理的經濟效益。
其二,隨著產品遠銷于全球各地,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也逐漸轉型成跨國企業,再制造產品將為他們增強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所以,舊件及再制造產品的自由流動是他們發展再制造業務的必然要求。
其三,隨著中國的進口逐年增加,中國的消費者應該享有同其他國家消費者同樣的權利來享受高質量低價格的再制造產品并借此提高中國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開展再制造業務,批量化生產是很重要的一個特征,即再制造的優越性之一是節能減排,如果企業無法實現再制造產品批量化生產,對循環經濟的貢獻度就不會體現出來。
卡特彼勒再制造采用“交換”的商業模式,當消費者消費一個再制造產品時,將退回相應的“舊件”。為激勵消費者退回“舊件”,卡特彼勒再制造發明了“舊件押金”返還機制,即當用戶購買再制造產品時,支付再制造商品價格及舊件押金,而當消費者退還舊件時,可以按該舊件符合回收標準的情況,獲得全部或部分舊件押金返還。
葛瑞德認為再制造在中國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國內的舊件回收并沒有體現出規模效應,希望政策進一步開放,比如大型發動機舊件能夠進口,這樣卡特彼勒就可以把大型發動機的再制造引入到中國來,甚至是把所有能做的再制造產品都引入到中國來。
談到卡特彼勒再制造在中國的發展策略,葛瑞德表示,卡特彼勒充分認識中國市場的發展階段,了解再制造產業在發展初期面對的矛盾和挑戰(行業準入標準的欠缺,監管力度的不足,相關法規細則的模糊),將致力于和相關政府部門共同創造適合卡特彼勒或我們所在的行業在中國發展再制造產業的長遠模式,比如在非開放整個舊件及再制造產品進出口的情況下特許卡特彼勒或所在行業可以進出口舊件并銷售再制造成品進入中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