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6年及今后一段時間,江門如何落實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提出的新要求,盡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早在年初江門“兩會”期間,江門市委書記毛榮楷便提出,企業是創新的基礎和主體,江門要將創新驅動發展和發展驅動創新相結合。江門市市長鄧偉根也多次表示,江門要建設創新型城市,重振“江門制造”、打造“江門創造”,全力打造全國小微企業雙創之都和全球華僑華人雙創之城。
關鍵詞:創新驅動發展體系
政策組合拳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廣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指出,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2014年6月出臺了《關于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定》,去年春節后召開的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則進一步提出,要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戰略,堅定不移地走創新立省、創新興省之路。
與此一脈相承的是,江門2015年以來也先后出臺了多項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政策舉措,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出臺“1+8”科技創新政策和“雛鷹計劃”等政策措施,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著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江門市科技局提供的最新數據,2015年江門全市全社會研發強度(R&D/GDP)預計達到2.0%,比2014年1.74%提高了0.26個百分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96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120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到9555、638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到2097、508件。
據了解,下一階段,江門將在上述發展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落實創新驅動政策,貫徹國家、省、市科技創新政策,按照打造珠西創新中心和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目標,加強各市(區)的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定位與中長期戰略規劃,布局科技基礎設施、科技創新載體建設,以創新驅動引領全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董有逸
關鍵詞:優勢產業自主創新能力
江門獲省科技獎數量質量再創新高
大會還頒發了2015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其中,江門獲得省科技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其中第一完成單位獲二等獎以上項目3項,在珠三角排名第4;第一完成單位獲獎總數為6項,在珠三角中排名第5,獲獎數量和質量均為歷年之最。
大會多次強調,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要積極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對此,受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江門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均榜上有名,說明了江門的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具備了明顯的人才和技術優勢,自主創新能力達到全省領先水平。以食品加工產業為例,在上述獲獎項目中,李錦記(新會)食品有限公司完成的“醬油企業新型能源與綜合‘節能減碳’模式示范”項目、大健康產業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完成的“優質中草藥種植管理模式的研究及應用”項目、新材料產業嘉寶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水性氟硅丙烯酸樹脂合成及其建筑‘雙疏’拒污涂料”項目,均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省科技二等獎。
江門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江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加大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力度,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明確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導向。通過連續幾年舉辦市級創新創業大賽,目前江門已經掌握了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科企業和項目。“下階段,市科技局將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重點瞄準五大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深入挖掘、培育一批符合國家政策、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產業帶動強的企業和項目,力爭在更高層次、更高級別獎勵上取得新突破。”
關鍵詞:先進裝備制造業
去年任務完成率珠西名列前茅
大會上,《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6年工作要點》提出,今后全省各地要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已初具雛形,要繼續加大建設力度,將裝備制造打造成為我省重要支柱產業。
具體到江門,“江門要發揮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和僑鄉優勢,在重大裝備制造業建設和中小微企業創新上實現突破”。對此,南方日報記者從江門市相關部門了解到,去年以來,江門全面實施“珠西戰略”,充分對接省“珠西戰略”扶持政策,實施《江門市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工作綱要(2014-2020年)》及五大行動計劃,貫徹“高、大、中、小”的總體部署,2015年實現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258.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完成裝備制造業投資218億元,增長63.8%,均超額完成了省下達給江門的裝備制造業指標任務,完成率在珠西六市一區中位居前茅。
而在“小微雙創”方面,作為全省唯一的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綜合改革試點市,江門去年以來制訂實施“雛鷹計劃”及“1+15”政策體系,在全國率先建立地方小微企業和科技型小微企業名錄,推動成立中歐、中美“小微雙創”城市聯盟,重點建設中歐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區,打造獨具僑鄉特色的全球華僑華人創業創新之都……不斷完善的創業創新扶持政策體系,讓這座珠江西岸的“希望之城”正在成為創業者的天堂。數據顯示,江門正在迎來創業創新的熱潮:2015年,江門新發展市場主體44868戶、注冊資本33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76%、76.40%;新發展市場主體增幅接近全省增幅兩倍;截至去年10月,全市規模以上中小微工業增加值505.46億元,占全市的68.43%,同比增長8.21%,為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聚焦
江門如何參與建設“自創區”?
無塵車間里,穿著白色潔凈無塵服的技術人員穿梭在五六臺精密生產設備中間,實時監控著生產狀態,時不時往控制設備的電腦輸入數據。在位于江門國家高新區的廣東德力光電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用于LED照明燈具上最核心的芯片就這樣源源不斷生產出來。德力光電作為全省唯一兩家能生產LED倒裝芯片的企業之一,目前正積極開展行業最前沿UVC波段的LED消毒殺菌裝置研發,并參與廣東省創新中心合作項目,進行影響未來無線通訊的可見光通訊模組研發。
位于珠三角(江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自創區”)的德力光電,只是這里眾多以創新尋求發展之路的企業之一。2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討論了《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作為自創區的重要一員,江門能否通過自創區建設進一步推進創新驅動戰略,不僅影響著全省的創新發展大局,決定著江門能否實現“爭先進位”,也對企業開展創業創新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毛榮楷:
引領“1+6”園區產業集聚、創新、提質發展
根據《方案》精神,江門市要發揮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和中國僑都的優勢,推進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綜合改革試點市建設。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和推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上發揮重要基地作用,建成“江門特色、廣東標桿、全國示范、國際平臺”的全國小微雙創之都和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業創新集聚區。
作為江門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抓手,自創區已被江門市委、市政府列入“三大產業發展平臺”推進。江門市委書記毛榮楷在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上提出,要推進珠三角(江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以江門國家高新區為核心,引領“1+6”園區(江門國家高新區、蓬江濱江新城、新會銀洲湖、鶴山工業城、臺山工業城、開平翠山湖科技產業園、恩平工業園)產業集聚、創新、提質發展。擦亮高新區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和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牌子,加快建設總部科技園,做實做強做優綠色光源、新材料、生物健康等特色產業集群。
鄧偉根:
打造和擦亮“全球華僑華人創業創新中心”
江門市市長鄧偉根到江門國家高新區開展建設國家自創區調研時指出,建設國家自創區,關鍵是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理念,思考和研究問題要有高度,要定位在整個珠三角甚至全省、全國的高度去推動工作,用機制上、體制上的創新去突破。
“高新區在推進工作既要有‘料’又要有檔次,既要動作快又要水平高,一定要率先形成創新型經濟格局。”鄧偉根指出,針對自創區的建設,規劃定位要進一步深化提升,要進一步研究配套政策,抓緊完善各方面的配套。
“‘1+1+7’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格局中最有優勢的是什么,我認為‘僑’因素是最獨一無二的特色優勢,所以應該把焦點放在打造和擦亮‘全球華僑華人創業創新中心’這塊牌子上。”鄧偉根要求,江門高新區要梳理清楚府西小區、高新創智城、火炬中心、科教園、南岸印跡等亮點相互之間的關系。同時,要梳理高新區與珠西智谷、岡州創客等三區四市其他雙創基地的關系。要對全市的創新版圖掌握清楚,主動對接環邑大創新經濟圈,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
措施
實施“六大行動”實現“三大提升”
據介紹,圍繞廣東創新驅動考核指標體系和珠三角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指標,到2020年,江門高新區要形成1—2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創區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4%,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0%,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4家,國家級研發機構達10家以上,自主創新能力達到先進地區水平;每年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數量3萬戶,建成一批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吸納的創業投資規模進入全省前列;自創區集聚跨國公司研發中心或具有研發功能的總部數量達到5家以上,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或平臺超10家,開放發展水平保持全國領先。
江門市副市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江海區委書記梁許贊表示,為實現這一目標,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大江門牌,立足“珠西創城、僑都硅谷”的戰略定位,以高新區為核心,“1+6+N”園區為引領,加速全市科技資源集聚,帶動輻射全市推廣先行先試政策,按照“孵化+鏈接”的特色發展模式,全面實施創新提升、創業孵化、全球鏈接、環境優化、人才建設、評價考核六大行動,實現科技創新能力的“三大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提升,創業孵化能力的戰略提升,資源整合能力的戰略提升),推動園區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企業形態的“三大轉變”,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區和“華僑華人創業創新之都”。
目前,珠三角8個國家級高新區正著手制訂實施方案,有關機構也正圍繞江門高新區在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存在的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問題及差距,為提升江門高新區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研究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等國內其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特征,分析珠三角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優勢,探索江門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戰略意義、發展定位、示范重點、實施路徑與政策措施。
亮點
以科創中心建設為核心實施創新提升行動
創新的主體是企業,自創區將如何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激發企業的活力?高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江海區區長周惠紅表示,作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江門國家高新區可以從創新創業稅收、股權激勵、技術轉讓企業所得稅等多個方面進行探索和突破,進一步給企業和技術人才松綁,為企業自主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為增強自創區的科技創新能力,江門高新區已準備以科創中心建設為核心,實施創新提升行動。科創中心是對接粵港澳創新資源、接受珠三角地區特別是廣深兩大龍頭自主創新輻射帶動能力的重要載體。江門高新區計劃對龍溪湖周邊地塊分兩大塊進行開發。一是高新創智城,重點集聚科技企業孵化、新型研發機構、北斗時空科技(廣東省)戰略研究院等各類創新要素;二是啟動科教新城建設,主要圍繞江門市產業發展需求,引進高等院校,在規劃上學習深圳大學城的理念,不搞封閉式圍墻,構建開放的公共空間,打造全省職業教育示范區,為產業提供高技能人才。
結合小微雙創示范工作的開展,江門高新區還打算推動自創區與小微“雙創”基地聯動發展,實施創業孵化行動。依托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科技創新資源和產業集群優勢,推進政策融合力度,放大小微雙創基地的效益,加大孵化育成體系建設發展,打造全國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加快孵化、加速載體建設,打造“孵化器+加速器+專業園”鏈條,注重專業化載體建設,重點推進高新創智城、火炬大廈、珠西云谷等項目進程,力爭到2020年,打造形成100萬平方米孵化器、加速器規模,并建成1家以上國家級孵化器,5家以上市級孵化器。提升孵化服務水平,建立“孵化器+風險投資+創業企業”的運營模式,加強與清華啟迪之星等國內知名孵化器運營機構的合作。建立完善的“聯絡員+輔導員+創業導師”的孵化體系,提高孵化器對科技成果轉化率和在孵企業畢業率。
立足江門的“僑”資源,江門高新區還計劃以中國(江門)“僑夢苑”建設為重點,實施全球鏈接行動。抓住江門僑夢苑建設契機,充分挖掘僑鄉優勢,開展與北京瀚海控股集團、江門海歸會等海外創新資源機構的合作,前瞻部署全球鏈接戰略,將高新區打造成為全省開放發展的高地。挖掘僑智僑資僑力,發揮僑鄉優勢,積極通過“以僑引僑”“以僑引外”和“以外引外”,吸引更多僑鄉資源參與到園區科技創新工作中來,建設僑鄉創新創業國際平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