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我們感受到的壓力前所未有。”2月26日,在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稱山東臨工)挖掘機生產車間,挖掘機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成偉對筆者說。
受“三期疊加”效應等多重因素影響,工程機械行業目前仍處于“陣痛期”。新常態下經濟增長方式從傳統的“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意味著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將由“高速時代”轉入“中速時代”階段,步入速度換擋、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在眾多企業的期盼下,“降成本”作為2016年五大經濟任務之一登上“舞臺”。
“我國是工程機械大國,目前裝載機市場保有量不及汽車行業的1.5%,但裝載機年燃油消耗量接近汽車行業的50%。”山東臨工總經理文德剛介紹說,5噸裝載機全國保有量超過55萬臺,如果每臺節油10%,每年可節約308萬噸燃油,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968萬噸。
從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山東臨工打出了節能降耗“組合拳”。從2009年至今,山東臨工陸續推出多款節能產品,其中LG953N裝載機獲得省重大節能成果獎,成為行業節能技術的明星產品。2012年,山東臨工正式簽約世界自然基金會,向全社會公開承諾節能減排規劃目標。
據了解,代表臨工第二代節能技術的產品LG953N裝載機上市后,僅2014年就實現銷售1.05萬臺,銷售收入31.5億元,利稅4.7億元,減排二氧化碳43.5萬噸,高效推動了下游行業的節能減排和工程機械行業結構調整。
目前,第三代節能技術將通過對“定變量系統、多功率模式”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實現節能25%—30%的目標,并將很快形成產業化推廣。
“陳明全尾氣自動抽排裝置、張在才智能搬運機械手、喬良雨直接擋油缸助力機械手……”在山東臨工,43項創新成果被以員工名字命名。
“去年,國內整個挖掘機行情整體下滑了40%,我們也下滑了30%。”在山東臨工的匯線車間,挖掘機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成偉對筆者說。
誰牽住了科技創新的“牛鼻子”,誰才能走好科技創新的“先手棋”。機械行業經過近三十年的飛速發展,企業之間同質化嚴重,工程機械行業“不創新毋寧死”已成為企業發展鐵律,因此企業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比以往更加迫切,更加難以回避。
面對工程機械行業整體性斷崖式下滑,山東臨工努力尋找彎道超越的時機與路徑,如今,走進山東臨工的生產裝配車間,筆者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濃烈的創新熱情與激情。“我們已經攻關了挖掘機主控閥技術,降成本、提效率是我們現在的重中之重。”張成偉說。
技術創新既要有“高大上”的科技攻關項目,也要有“接地氣”的發明創造和單純的技術活動,這樣才能全面堵塞設備管理、節能降耗等方面的漏洞,才能讓企業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臨工這幾年能夠真正走在行業前列,就在于臨工創新模式的實施。”山東臨工總經理助理徐進永說。
從基層員工到高層管理人員,人人都可以成為出色的創新源。近年來,山東臨工推進精益生產管理方式,堅持全員參與、持續改善,極大調動了全體員工立足崗位實施技改、革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每年公司員工實施的改善革新項目達到2萬條以上,人均勞動生產率超過200萬元,主導產品外反饋故障率控制到了6%以內,均處于國內同行業最高水平。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