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是嘗到了國際產能大協同的甜頭。”全國人大代表、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純新笑著說。
去年,中聯重科入駐位于白俄羅斯的中白工業園,跟當地知名的、當年曾經援建過一汽的MAZ卡車集團公司合作,利用中國工程機械技術和制造能力,合作生產本土化的產品。“白俄羅斯工業部長十分贊賞中國企業的工作效率和技術,對這種國際產能協同的模式也非常認可,還說要做中聯重科產品的代言人。”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詹純新代表格外自豪。
事實上,中國裝備制造業當前正面臨“三期疊加”的壓力,不少企業經歷著轉型的陣痛,中聯重科卻成功從“走出去”找到了突破口。“我們在80個國家建立了銷售和服務平臺,在40多個國家建有分公司,業務輻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我們又用并購的方式,嘗試讓資本、文化、管理、產能一起“走出去”,先后收購了英國、意大利、德國、荷蘭、印度等國家的一些公司。”詹純新代表說。
說起收購的故事,詹純新代表興致勃勃,“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后,我們注重用包容的文化,打造一個共享、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總部至今沒有委派一個中國人去管理公司,但CIFA公司的日常經營已經納入中聯重科的管理體系,既做到了相對獨立、管理受控、全面協同,又做到了技術共享、產能共享、利益共享。這種收購和管理的模式,得到意大利政府、工商界、員工的一致認同和贊譽,并獲得了意大利國家的萊昂納多國際獎”。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企業有了更寬的國際視野和更多‘走出去’的機遇,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詹純新代表說,中聯重科“走出去”能取得目前的成績,正是因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在引導企業、支持企業,讓企業“走出去”更有底氣,企業轉型升級的路也越走越寬。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