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暖春,但是國內部分鐵礦企業仍然深陷“寒冬”。近日,安徽鐘山鐵礦、洪鑫源礦業等3戶處于停產邊緣的礦企,收到50.6萬元減稅“紅包”。 “地稅部門雪中送炭,免征半年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雖然數額不大,卻是企業難得的 ‘過冬寒衣’。 ”鐘山鐵礦負責人鄭生團感慨地說。
少數鐵礦企業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努力轉型升級,實現了溫暖過冬。 2015年,安徽龍橋鐵礦開采鐵礦124.4萬噸,銷售鐵精砂60.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7億元,同比下降39.3%,仍然實現凈利潤4336.7萬元,銷售凈利率達11.7%。龍橋鐵礦財務經理葉揚春透露說,2008年,在地稅部門建議幫助下,企業實施了節能減排改造,既享受了“三專”設備抵減所得稅優惠100多萬元,又降低了生產經營固定成本,礦精砂比同類礦固定成本低 100元/噸、變動成本低50元/噸。同時,企業針對去年礦業低迷大勢,堅持眼睛向內,大力實施機械開采、勞務外包、壓減非生產項目等減負增效活動,主動對接結構性減稅政策,先后減征土地使用稅 583.3萬元、資源稅 607.2萬元,減稅占凈利潤27.5%。
廬江縣是安徽省礦業大縣,去年礦業實現銷售收入18.58億元,下降兩成,實現稅收1.7億元,同比下降四成。廬江縣地稅局局長韋士俊說:“礦業是廬江支柱產業、重點稅源,地稅部門積極落實土地使用稅和資源稅等優惠政策,為全縣礦山減稅4576萬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礦企困境。 ”
當前礦企面臨礦價低、稅負重、尾礦利用難、礦工待遇低、社保負擔重等諸多難題。幫助礦企過冬,非一日之功,亟待國家財稅政策持續給力。為此,有稅務專家建議,將礦山荒地土地使用稅減半政策,進行展期;對鐵礦石資源稅減按40%征收舉措,延伸到銅、硫等礦產,加快推進資源稅從價計稅改革,通過低價低稅為礦山減負。此外,對廢渣、廢液、廢氣等資源綜合利用收入,擴大減計企業所得稅優惠幅度。還要加快推進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險整合,通過并險種、降費率等方式減負。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