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和更加嚴峻的行業發展環境,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堅持“穩中求進、創新發展”的方針,適應新常態,轉型謀發展,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經受住了市場的沖擊,保持了生產經營的有序穩定運行,利潤指標持續保持行業領先,為未來發展積蓄了強大力量。
———營銷改革釋放活力。實施營銷體系改革,建立與市場相適應的大集團小分隊市場營銷模式,形成專業協同、分工負責、高效決策、快速反應的運行機制。在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簽訂紫金礦業、西藏天圓礦業、中材國際、海螺集團、紅獅集團、神華集團等主機產品,柬埔寨CMIC日產5000噸水泥生產線EPC總包等成套項目,有力支撐了生產任務總量。
———技術創新引領發展。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研發方向,中信重工構建10個重點產品專項研發團隊,加大了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有機介質低溫余熱發電”項目通過結題驗收;“爐冷燒結機余熱發電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項目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圍繞大型攪拌磨系列裝備及工藝系統研究,開發多個系列產品,并實現多臺套市場訂貨;總包的錦州三鴿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項目完成達標達產考核,一次通過驗收;公司自主研制的國內首臺套直徑5米硬巖掘進機,首次在“引故入洛”飲水工程成功掘進。
中信重工高端礦山重型裝備技術創新工程、12000噸航空鋁合金厚板張力拉伸裝備研制與應用,雙雙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年產千萬噸級礦井大型提升容器及安全運行保障關鍵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企業榮獲第二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并入選工信部2015年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企業。
———戰略轉型取得重大進展。公司持續推進向高新技術企業、成套服務商和國際化企業轉型,成立北京設計研究院、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共建實驗室;中信重工伊濱高端電液智能控制產業基地投產,在高端變頻控制領域樹立了中信重工品牌,形成了“核心制造+變頻傳動+智能控制+成套服務”新型商業模式。
———搭建特種機器人產業化平臺。借力資本市場,并購創立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大力發展基于特殊工況和高危環境下的特種機器人產業,全面進入井下防爆、提升、控制、救援等系列裝備領域。
———踐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信重工充分利用新全球化紅利,全面貫徹國際標準和國際規范,攜手國內外高端客戶推進“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施。在柬埔寨、緬甸、多米尼加等國總包的水泥熟料生產線成功點火;智利銅業、瑞典力礦、巴西淡水河谷、蒙古額爾登特、老撾風賽集團、紫金剛果項目、銅陵有色厄瓜多爾等一批重大裝備項目相繼簽約或陸續投產;中澳鐵礦項目第三條生產線帶料試車,項目全面建成完工投產在即。
———“雙創”受到總理“點贊”。中信重工利用創客空間模式,結合自身特點搭建了四個層面的創客團隊:一是聘任18名首席技術專家牽頭組建了18個技術創客團隊;二是聘任了5名大工匠,以此為引領建立了22個工人創客群;三是在海外建立了一個以行業知名國際專家為核心的國際化創客團隊;四是通過“互聯網+”集聚了一批社會創客群。5個大工匠工作室創客團隊2015年開展課題攻關166次,取得技術創新成果98項,創效1586萬元。“雙創”工作受到李克強總理的高度評價,成為大型國有企業“雙創”的鮮活樣本。
2016年,世界經濟仍將延續復蘇疲弱態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面對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信重工將緊緊抓住“中國制造2025”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重要機遇,做穩做優主業,做大做強成套節能環保產業,大力發展制造服務業,著力培育和拓展變頻自動化、機器人、TBM硬巖掘進機、高效節能環保、余熱發電利用“五大發動機”,堅持資本運作,實現價值提升、效益增長,確保完成各項經營指標,實現“十三五”發展良好開局。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