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以“綠色智造、匠心中國”為主題的中聯重科2016年度環境產業公司品牌巡展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序幕。作為此次巡展的首站,中聯重科現場隆重發布了最新研發的第三代環衛機械產品,并展示了環境衛生整體解決方案及其環境項目運營模式。
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理事長肖家保,住建部市容環境衛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益,中聯重科副總裁陳培亮、中聯重科環衛機械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方國浩等出席會議,與來自全國的行業系統客戶一起見證中聯重科環衛、環保裝備的技術變革以及公司在環境治理方面的最新發展之路。
中聯重科第三代環衛新品榮耀亮相-綠色產業助建美麗中國
超越自我 第三代新品閃耀亮相
會場前坪,身披“極光綠、砂礫灰、星耀灰”全新涂裝的7大類共40臺中聯重科環衛機械產品整齊排列,閃耀現場,贏得現場嘉賓和客戶的贊嘆。
據了解,這些環衛機械新品是中聯重科不斷創新技術水平,并融合環保、智能等產品發展方向而研發的第三代綠色智造產品。
其中,全新推出的25噸多功能抑塵車,是一款新型高效的抑塵、防霾“神器”,它具有風力強勁的噴霧系統,霧化效果極佳,噴射距離超過120米,有廣泛的覆蓋能力。能夠完全適用于露天儲煤、沙、石等粉狀物料堆場等塵埃較多的特殊施工場所,也適用于城市中的建筑工地、房屋拆遷改造現場、場地平整的一般城市揚塵場所,有效降低PM2.5濃度。
中聯重科2016年度環境產業公司品牌巡展在廣州拉開序幕
另一款技術創新產品“第三代旗艦版干掃車”,也是一款專為城市市政清潔而研發的“清潔衛士”。它擁有全球首創的卸料揚塵抑制技術,在垃圾傾倒的時候不會揚塵四起,防止造成環境二次污染。此外,該款產品創新性采用超高流體負壓抽吸除塵技術,打破了傳統以水抑塵的作業方式,不僅節約了水資源,而且提高了整體作業效率,是一款兼具環保、經濟和高效的明星產品。
智能化運用是中聯重科近年來科技攻關的重點,此次推出的第三代洗掃車,集成CAN總線智能控制技術,可以實現“一鍵式”智能操控,使車輛操作、維護更加簡單、快捷。此外,其配備的 GPS裝置,可做到智能監控作業車輛運行軌跡,并可實時與控制平臺實現信息互通。
據中聯重科相關負責人介紹,中聯重科此次還推出了采用船形底板設計,拒絕二次污染的無泄漏垃圾壓縮車;全新優化低壓水路系統、節能低耗的清洗車中,16噸、25噸清洗車還能實現定速巡航作業,操作方便。
肖家保理事長在參觀后表示,我國的環衛車輛無論從外觀、質量,還是從環保、智能方面,已經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中國城鄉環境衛生的維護需要有這樣智能、環保、高效的裝備。
相關資料顯示,中聯重科的環衛設備已經連續14年穩居國內行業首位。目前在道路清掃保潔和垃圾收運領域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了60%,年銷售額超過50億,是中國最大的環衛設備制造企業。
日新月異 環境產業跨越式發展
當日,中聯重科還介紹了過去一年公司在環境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陳培亮在會上表示,2015年,中聯重科加快了從環衛設備提供商到環境產業整體方案提供商和投資運營商的戰略轉型和產業升級步伐。
“中聯重科在環境運營領域的發展,一方面通過內生式增長,加大對環境產業的研發投入和實踐;另一方面通過外延式增長,積極尋求與先進企業的合作,以取得跨越式發展。”
這一年,中聯重科收購了意大利納都勒(LADURNER)公司75%的股權,正式拉開了中聯重科從單一環衛設備提供商,到環境產業整體方案提供商和投資運營商的戰略轉型和產業升級序幕。此外,還陸續收購了江蘇淮安晨潔、湖南寧鄉仁和等企業,并與深能源、北京元泰達等行業領先企業建立了產業發展聯盟。
“同時,我們還在湖南創新性的推出了縣域‘全環境’治理的PPP新模式,通過以上一系列舉措,中聯重科迅速從‘裝備、投資、運營’全方位步入環境產業,融入到了環境高端產業鏈。未來,中聯重科環境產業將重點在生活垃圾綜合處理、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污水污泥處理、建筑垃圾處理領域發力,打造成與工程機械并駕齊驅的百億級板塊。”陳培亮在發言中自信地說。
目前,中聯重科正積極推進與湖南省41個國家重點功能生態區縣的全環境PPP合作,探索縣域全環境治理的湖南模式,首批示范項目將在3月底落地。
會上,張益還向在場的嘉賓作了題為“中國環境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專業報告。并對中聯重科在餐廚垃圾處理、污泥處理和垃圾焚燒運用等環境衛生整體解決方案方面獲得的進展與成就給予了高度肯定。
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 “綠色發展”成為未來五年中國發展的五大理念之一。打造“綠色城市”、“生態縣域”,實現生態環境循環發展,已成為當下最重要的環境治理發展路徑。而已經高起點跨入環保產業、環境治理行業的中聯重科,將繼續為助建“美麗中國”不斷獻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