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質、提品質、創品牌。”——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強調。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工匠精神”,迅速引起了代表委員以及社會各界的熱議。
2015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曾談到,“與全球領先的裝備制造企業相比,中國企業不缺技術,而是缺少一種‘工匠精神’, 如果不喚起‘工匠精神’,中國就談不上成為世界制造強國。”一年過去,中聯重科則對“工匠精神”有了更為深刻的實踐和領悟。
追求極致品質詮釋“工匠精神”
資料顯示,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有一個共通的長壽秘密,那便是他們所傳承的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在中聯重科看來,培育“工匠精神”是打造高品質“中國制造”的必要理念。
從創建伊始,中聯重科便嚴格追求產品質量,精益求精。2007年,中聯重科引入美國質量大師克勞士比“零缺陷”質量管理的理念,并通過舉辦“創建零缺陷文化高層研討會”和全員零缺陷質量文化培訓,使得“零缺陷”質量理念在全公司得到了廣泛傳播,改變和提升了員工的質量觀念和質量責任感。
為激發全體員工參與質量改進的積極性,中聯重科還頒布了《質量管理獎勵方案》,設立了質量改進項目獎、質量卓越獎等,以表彰質量管理水平有明顯提升的集體和在質量管理中有突出貢獻的員工。
去年,中聯重科在企業內部開展了一整年的“做有極致工匠精神的員工”主題文化培訓和技能比武大賽,培育員工的正能量和責任感,深化全員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形成了一種“人人勇當賽場高手、個個爭做極致工匠”的氛圍。
中聯重科起重機公司的龍衛國就是一名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典型代表。他能用全球最重的起重機吊臂,往瓶子插花。這種極致的技術是檢驗設備微動性和操作穩定性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
“大型汽車起重機吊風電或者核電那些關鍵零部件的時候,對20幾毫米螺絲孔的要求設備微動性非常精準,吊臂就相當于人的手一樣的,要調試各個數據,直至性能達到理想狀態。只有把每一個簡單的細節做到極致,對這個機器的調試才算基本完成。”
龍衛國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汽車起重機調試第一人”,并獲得“2015年湖南省勞動模范”。
“在‘工匠精神’的實踐中有一個價值觀的問題。我在德國看到一個工人在工作,見他心情非常愉快,我便問他,你的志向是什么?他回答我說,我的志向就是做工人。”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詹純新再度談及“工匠精神”。
“行行出狀元,做得好,就會獲得別人的尊敬。”
培育工匠精神打造產業“加速器”
這一年,“互聯網+”、“工業4.0”的勁風襲來,制造業學習工業4.0和智能制造的熱潮不息。
而在這一背景下,推崇以手工制造技能的“工匠精神”不僅讓人耳目一新,更引人深思。
從培育工匠到創新產品,憑借著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多年間,中聯重科先后研發制造了101米世界最長碳纖維臂架泵車、113米全球最高的登高平臺消防車、全球最大水平臂上回轉自升塔式起重機、全球起重能力最大的全地面起重機等一批世界首創產品。
在中聯重科環境產業和農業機械板塊,也正不懈地踐行著“工匠精神”。近日,在廣州開幕的中聯重科環境產業年度巡展上,中聯重科一舉發布抑塵車,干掃車、洗掃車等多款最新研發的第三代環衛機械產品,這些蘊含著“工匠精神”的綠色智造新品,是中聯重科不斷創新技術水平,并融合環保、智能等產品發展方向的結晶。據了解,中聯重科的環衛設備已經連續14年穩居國內行業首位。
在去年的德國漢諾威展上,中聯重科農業機械推出多款能夠滿足不同地區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的拖拉機新品,其造型優美、設計精致、內置出色,無論是在動力性、經濟型,還是智能控制程度上,都堪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不少歐洲客戶的高度稱贊。而剛剛落幕的全國農機鄭州展上,中聯重科攜“谷王”、“耕王”15款農業裝備新品亮相,全方位展示了中聯重科在農業機械領域的匠心品質與進取追求,成為展會現場關注的焦點。
“未來,我們將更專注‘產品本身’。身處裝備制造業的中聯重科,要讓精益求精、極致向上和科學創新的‘工匠精神’成為不斷提升產品品質的精神動力。”詹純新在談及2016年中聯重科發展愿景時強調。
從中聯重科依靠品質敲開世界之門的經歷來看,一個由“工匠精神”開啟的中國制造高品質時代即將來臨,而“工匠精神”必將成為中國制造由“大”到“強”的“加速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