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月官方制造業PMI 50.1,好于預期的50,連續三個月位于擴張區間。5月鋼鐵行業PMI則跌至50.9,環比大幅回落6.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官方制造業PMI 50.1,與上月持平。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0.7%,連續兩個月回落,且與生產指數的差值有所擴大,新出口訂單指數也降至臨界點。
圖1:制造業PMI指數(經季節調整)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3%,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但繼續高于臨界點;中型企業PMI為50.5%,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小型企業PMI為48.6%,比上月回升1.7個百分點,雖位于臨界點以下,但收縮幅度有所收窄。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于臨界點。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點評稱,5月PMI數據超預期,市場沒有意料到的房地產的高景氣持續以及企業去庫存周期結束是重點,不應當忽視。由于目前回升力度小,因此回升可持續性將較強。
他表示,從4月以來,一系列現象表明,從2011年以來的長達5年的去庫存周期已經到達最末尾。房地產價格環比漲幅擴大,當前房地產高景氣的狀況并未改變,證偽房地產“曇花一現”,因此經濟從L型底再下滑的概率非常小。
鄧海清認為,PMI數據持平于上月,且連續三月處于擴張區間,基本證明經濟筑底明確,對經濟過度“傷春悲秋”不可取。他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對于2016年,我們仍然堅持房地產投資和寬財政帶動經濟回暖的觀點,認為“周期歸來”是本輪經濟回暖的關鍵,2016年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過,偏執看空中國經濟必犯大錯。
對于金融市場,基于基本面回升邏輯,長期看空債券市場,長期看多大宗商品,堅定看好基本面驅動的中國股市長期“健康?!薄?/p>
民生固收李奇霖團隊點評稱,需求走弱產生了短期的庫存被動累積的現象,需求復蘇的可持續性需密切觀察。就目前看,在房地產銷售高位和開發商購地熱情恢復的背景下,需求弱復蘇的格局有望延續。
從需求看,新訂單指數50.7%,回落0.3%,內需趨緩,但整體房地產銷售仍維持高位,4月土地成交活躍,5月土地成交溢價率維持高位,房地產投資趨勢專項建設基金+PPP對基建驅動力仍在,料后續地產和基建投資于四季度前仍處于向上空間;新出口訂單48.9%反彈0.7個百分點,人民幣匯率貶值對出口帶動作用顯現。
從生產、采購庫存端看,生產52.3%反彈0.1個百分點,微觀數據看,鋼鐵高爐開工率持續上行,企業生產意愿積極,產成品庫存從45.5%反彈至46.8%,反映出需求邊際減弱和生產意愿回復出現庫存被動累積,但整體庫存仍處于低位,只要需求回落不具備可持續性,從被動補庫存走向新的主動去庫存的可能性較低;采購量、原料庫存和進口分項均上行,一方面因生產意愿恢復,企業備貨原料,微觀數據觀察看焦炭價格表現遠強于螺紋,另一方面境內外大宗商品價差促進進口回升。
民生宏觀稱,經濟邊際減弱,但還不到觸及新寬松的節點:3-4月是本輪經濟復蘇高峰,5月明顯邊際減弱,但由于房地產和基建項目投資的慣性,經濟向下的壓力不大,二季度仍將穩穩站在底限之上,再加上5月權威人士對“走老路”的否定,這意味著短期內政策寬松依然難有大動作。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稱,制造業生產穩步增長,企業采購活動有所加快;結構調整穩步推進,高技術產業和消費升級相關制造業繼續保持擴張態勢;去產能進一步取得成效,高耗能制造業PMI為49.1%,比上月下降1.0個百分點,落至臨界點以下。
鋼價弱勢格局難改
此外,據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數據,5月鋼鐵行業PMI指數為50.9,環比大幅回落6.4個百分點。該指數在連續五個月回升后再次出現回落,不過已連續兩個月處在50的榮枯線上方。
2015年以來鋼鐵行業PMI指數變化情況
主要分項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雙雙回落,但均維持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新訂單指數回落幅度明顯大于生產指數回落幅度,顯示市場需求回落更加明顯,供大于求壓力顯現。
新出口訂單指數繼續回升,連續兩個月處于50%以上的擴張區間,鋼鐵企業出口訂單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產成品庫存指數大幅回升,時隔9個月后重回50%以上的擴張區間,顯示鋼鐵企業合同組織不暢,庫存出現積壓。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稱,PMI顯示,當前鋼鐵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依然處于擴張態勢,生產和需求均維持在較高水平,但行業供大于求的跡象顯現,企業庫存出現積壓,短期國內鋼價弱勢格局依然難改。
2015年以來鋼鐵行業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變化情況
2015年以來鋼鐵行業產成品庫存指數變化情況
由于鋼鐵產能釋放較快,使前期有所緩解的供需矛盾重新凸顯出來,而國內宏觀經濟料反復筑底,加上外部美聯儲加息預期強烈,美元上漲對大宗商品價格將形成壓制,后期鋼材價格依然承壓。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