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3日,在武鋼集團考察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現場拍板,把武鋼集團納入了鋼鐵行業去產能的試點。李克強說,武鋼在歷史上給國家做出過重要貢獻。但現實是,鋼鐵行業確實存在產能過剩。對于武鋼,從運輸半徑角度講,生產一般粗鋼等產品,遠不如沿海地區有競爭力。因此必須用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把過剩產能化解掉。
工信部在去年3月發布的《鋼鐵產業調整政策(2015年修訂)(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到2025年,前十家鋼鐵企業(集團)粗鋼產量占全國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以及一批區域市場、細分市場的領先企業。
寶鋼、鞍鋼、武鋼三家央企是國內鋼鐵行業傳統意義上的三巨頭。去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不斷推進央企改革及兼并重組的力度。專家認為,寶鋼、武鋼重組,既可以推動鋼鐵業去產能、穩定市場環境,也是做大做強央企、提升國企運營效率的需要。
首先,重組將有望為企業虧損下滑止血。去年以來,全國鋼鐵行業陷入巨額虧損,中鋼協百家大中型會員企業主營業務全年累計虧損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虧24倍。武鋼股份以75億元的巨虧成為滬深兩市中虧損額度最大企業,也成為國內鋼鐵行業中困難最大的企業。寶鋼股份去年凈利潤超過10億元,雖然仍領跑國內鋼鐵行業,但也比上年大幅下降82.51%,為18年來的利潤新低。
寶鋼與武鋼的重組是兩大巨頭企業的整合,其復雜性遠遠超過過去的重組項目。同時,武鋼至今仍深陷虧損泥潭之中,企業去產能、就業安置等負擔很重,這些都將成為重組整合過程中必須付出的成本。
在困難市場環境下的重組整合,必然付出高昂成本,但在重組之后,如果能盡快跨過磨合期,重組帶來的規模效益、協同效應等紅利,將遠遠超過成本付出。從未來的發展方向看,兩者整合將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布局北部灣的武鋼廣西防城港項目和寶鋼廣東湛江項目幾乎同時獲批開建,目前正在同步推進。一旦寶鋼武鋼重組完成,兩大項目將自然從競爭轉向協同,成為引領中國鋼鐵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力量。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