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教您如何種田
位于蕪湖市三山區現代農業機械集聚基地的中聯重科蕪湖分公司,是農機行業龍頭企業,該公司不僅著力提高中國農機的智能化水平,還將智慧農業的概念引入農業生產。在該公司智慧農業展示廳,記者通過一系列聲、光、電體驗方式,了解到智慧農業的現狀及前景。“一塊田地適合種什么、應該施多少肥、撒多少種子,不是單純依靠以往的經驗判斷,我們有強大的數據支持和科學的分析幫您做決定。”據中聯重科工作人員介紹,智慧農業是農業生產的高級階段,是將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傳感技術、遙感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自動控制技術等綜合應用到農業生產領域,以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和智能化決策。
從播種到收割全智能化
據介紹,中聯重科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從農業和農民的實際需求出發,內容涵蓋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包括計劃、播種、施肥、保護、監測和收獲等。收集農業生產相關底層數據,采用全方位的地理信息應用軟件和圖像分析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并通過專業平臺統一管理。
所有信息均可在定制的智慧農業門戶網站上發布和共享。真正實現“一個平臺,統一管理”,為從政府到終端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可以解決當前我國農業存在的多種問題,如水污染、土地污染、糧食安全等,并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中聯重科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內容涵蓋農業生產的全過程。智慧農業的發展,能夠徹底轉變農業生產者、消費者觀念,逐步代替人的農業勞作,促進和實現農業生產高度規模化、集約化、工廠化。
數據庫提供信息支持
數據是精準農業乃至智慧農業的基礎與核心,所以前提就是要建立一個基礎數據庫。
據中聯重科工作人員介紹,該基礎數據庫的數據來源包括:一是國家、政府相關機構提供的大的地理信息數據,比方地形、地理、水文等;二是第三方的數據,比方中科院建立的云平臺數據中心,測量土壤及相關屬性信息等;三是針對專項的實測數據,比如作物及土壤變化信息。
據介紹,這些數據將成為農業生產中前期土壤改良、農作物選擇和生產規劃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支持。
衛星監測農作物生長
智慧農業離不開高科技支持,在中聯重科的方案中,未來有望實現衛星監測農作物生長,而這一環節主要是基于衛星和航空影像,來分析作物的生長情況。
通過衛星和航空影像,農場主可以監測不同時期作物的長勢,來評估產量;同時提出對作物的管理方案,例如什么時候追肥,什么時候灌溉;監測病蟲害情況,發現疫情,及時采取措施,確保整個生長期的低投入、高效率、高產出。
為實現智慧農業,中聯重科為用戶提供從農田到辦公室的一個完整解決方案,建立專業網站,用戶使用這樣的網站,可以實現對農場的全面管理。一是掌握農場內的各類信息,包括農場面積、作物信息、農機信息;二是可以從相關管理平臺有限下載管理、作業軟件,支持設備精準化作業,例如下一個智慧噴藥、智慧播種軟件。
隨著手機App技術發展,中聯重科所建的門戶網站客戶端可安裝在手機上,這樣無論您在哪兒,輕輕一點即可實現對農場的調度管理。
流轉農田打造示范項目
據中聯重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智慧農業在技術上趨于成熟,“目前我們已在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啟動3000畝的智慧農業生產基地建設,準備先做3千畝,再過兩年到3萬畝。”
目前,中聯重科正在打造智慧農業示范區建設項目,建立從計劃、播種、保護、監測、施肥、收獲、后處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平臺,以提高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為目標,以水稻(油菜)耕整地、播種、植保、收獲、烘干為重點環節,推廣適用農機化技術及裝備,探索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為重點內容,積極開展家庭、集體以及企業共同經營的全程機械化農業示范區。通過示范區建設與經營,獲得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業規模經營種植模式,從而將智慧農業模式向全國推廣。目前項目已通過專家組評審并進入了實施階段。
為此,中聯重機正計劃實施總投資達1.28億元的智能農業機械物聯網示范應用項目,研發建設在網農業機械數量100萬臺、長期在網用戶數量500萬人次使用的農業機械云服務平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