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于2009年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至今,幾乎囊括了中國所有200億以上的園區,而在“十三五”時期,其發展正從單一的規模導向指向質量、特色和創新等更多維度。
近日,工信部、財政部、國土部、環保部和商務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將建設規模效益突出的“大而優”的優勢產業示范基地,和專業化細分領域競爭力強的“小而美”的特色產業示范基地。
參與這一工作的官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意見》最大的特色在于關注規模擴張的同時更加注重質量效益的提升。
在橫向上,《意見》確立了“大而優”、“小而美”的雙系列示范基地建設體系,示范基地開始囊括更多的新經濟、新業態。
在縱向上,已建立的兩級管理(國家、省)將向兩端拓展:通過“卓越提升計劃”,中國將打造10家以上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同時,產業基地將向更廣泛的市縣基層滲透,在這一過程中,分類指導和優勝劣汰管理機制將更為完善。
打造雙系列示范基地
“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下稱示范基地)是指按照新型工業化內涵要求建設、達到先進水平的產業集聚區。
《意見》整體目標是,到“十三五”末,規模效益突出的優勢產業示范基地(“大而優”)保持400家左右,大力發展一批專業化細分領域競爭力強的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小而美”)。
就在不久前的6月28日,工信部剛剛為第七批34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授牌。至此,已有333家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成為國家級示范基地。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授牌儀式上強調,今后的示范基地建設,將按照行業特點和發展需求,突出行業特色,兼顧地區差異,建立“大而優”和“小而美”兩個系列的示范基地創建體系。
工信部規劃司區域處處長李毅鍇表示,《意見》相當于示范基地建設的“十三五”規劃,其最大的亮點,正是提出了建設兩個系列的示范基地。
李毅鍇介紹,過去示范基地的創建和管理是粗放的、物理式的,更注重規模。園區基地達到一定規模、要素條件符合要求、有規劃和目標就可以創建。到現在,200億以上的園區,基本上都已經成為省級和國家級的示范基地,其產值占到全國的工業增加值的三分之一。但在以規模為主導的示范基地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層出不窮,一些有特色的、專業化的產業在細分行業中建立了競爭優勢,甚至在世界上都很有發言權;而中西部有一些建設運行較好的產業基地,受到人口、經濟發展的影響,規模達不到示范基地的要求。
“‘十二五’期間由于規模限制,‘小而美’的基地特別少,但像大數據、工業設計等產業基地是靠智力投入的,很難用規模體現。”李毅鍇稱,“通過大量調研和跟地方上的溝通,我們認為,在‘十三五’期間應該適當留一部分空間給大規模基地,‘大而優’基地可以從333家提升到四百家左右。但要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小而美’的園區,不再只關注規模,更是把關注的重心放在特色,專業化,效益和創新上。”
李毅鍇舉例稱,他之前調研曾看到過一年只有十幾噸產量的香料產業基地,雖然規模很小,但其產品在國際上是響當當的,甚至在國際市場中是由這些區域來定價的,這就是“小而美”的典型。
此外,他介紹,在東南沿海地區正在涌現出一批特色小鎮,和產業集群相類似,在一個很小的地域中集聚了一大批行業和企業,很有特色,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新技術,工業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正需要這樣一些新的動能來取代舊的動能。
管理層級向上下兩端拓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工信部獲取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示范基地實現工業增加值約7.98萬億元,占全國工業增加值比重約35%;實現利潤總額2.52萬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約40%;研發投入總額超過7990億元,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支出的56%。
示范基地已經成為引領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如何在規模擴張基礎上向質量效益躍升至關重要。
《意見》在總體目標中指出,要結合制造強國戰略需要,突出示范基地卓越提升的目標要求,到2020年形成10家以上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到2025年卓越提升計劃取得明顯進展。
李毅鍇表示,工信部正在制定卓越提升計劃,整體方案和標準等細化方案都在研究中,部分方案已經形成初稿,這些方案將在廣泛征求專家、行業協會意見后發布實施。
示范基地目前是省級和國家級兩級管理,今后將向上下兩端拓展。“現有的示范基地最高是國家級的,今后要往世界級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基地,特別是結合其他區域的發展戰略,打造國際上的先進制造基地。”
拓展的另一端則是廣泛的市縣級產業基地。李毅鍇表示,所謂“示范”是希望這些基地能發揮帶動輻射作用,此前國家級、省級示范基地的建設只是一個引領,今后應該帶動更多的地市級、縣級等基層的產業基地的建設。
李毅鍇表示,面向“十三五”的《意見》增加了很多內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質量評價、等級分類和優勝劣汰機制。“接下來可能還要修訂管理辦法,要出臺卓越提升計劃的方案,包括質量評級體系以及后續發展方案等內容。”
示范基地重點領域的選擇也在與時俱進。《意見》明確列舉了裝備制造、信息產業、原材料、消費品、軍民融合、新產業新業態六大類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的主要內容。
李毅鍇表示,在重點行業、關鍵領域開展示范基地建設,可以探索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打通關鍵發展環節,解決發展瓶頸問題,提高產業層次水平,進而對這些行業起到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其中裝備、材料、信息、消費品等五項都是傳統工業門類中最重要的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首次明確把新產業、新業態列為重點發展領域。
《意見》要求,新興產業領域示范基地將以工業設計、研發服務、工業物流等服務型制造領域,節能環保安全領域,“互聯網+”下涌現的新產業、新業態領域為重點,加速其發展。
“服務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都是新技術、新產業模式衍生出來的新內容,它們承載著工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新的希望,一定程度的產業集聚有利于更好地發展這些行業,進而起到更廣泛的輻射帶動作用。”李毅鍇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