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在一些電力企業正在為發電量發愁的時候,中國核電卻逆勢增長,上半年發電量同比增長了一成還多。
中國核電7月12日晚間公告,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上半年累計發電量404.1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16%。
其中秦山一廠、二廠、三廠發電量較去年同比減少,主要原因為大修時間安排及電網降負荷影響。漳州能源風電發電量較去年同比減少,主要原因為平均風速下降,風況較差。福清核電發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為有新機組投產,福清核電2號機組于2015年10月投產。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中國還將有更多的核電機組投產和開工。根據規劃,2020年核電達到5800萬千瓦在運,3000萬千瓦在建規模。據此測算,“十三五”期間,中國預計每年將有5至6臺核電機組開工建設;2020年之前平均每年需要投入大約6臺百萬級千瓦的核電機組,總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目前,中國在建核電規模世界第一,在2011年日本福島事故后,經過4年的調整,2015年開始,中國迎來了第二輪規模發展核電的時期。
5月22日,全球首臺AP1000機組、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浙江三門1號機組全部四臺主泵的點動操作順利完成。緊接著,6月30日,同樣為AP1000機組、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的海陽核電1號機組全部四臺反應堆主泵首次點動成功。
核電企業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點動成功,通俗來講就是AP1000主泵初步啟動已經成功了。”
主泵被稱為核電機組的“心臟”,在核電站正常運行期間為反應堆冷卻劑系統循環提供原動力,實現核反應堆芯與蒸汽發生器之間熱量的傳輸,屬于核電站的核安全一級設備。AP1000主泵作為重要程度與研發難度最高的設備,一直是核電業界關注的聚焦點。
AP1000被稱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非能動性壓水堆核電機組,是中國最主流的核反應堆型之一。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后,中國已經確定未來將把AP1000機組投入到更多的核電項目建設當中,因為這種技術在理論上安全性更高。
從2016年開始,第三代核電機組在中國已經全面替代了第二代核電機組,而兩大核電巨頭——中核集團和中廣核共同研發的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機組則主要用于出口,這意味著AP1000機組未來將主宰幾乎所有的國內核電項目。
業界此前普遍認為,一旦三門1號機組成功并網發電,其他使用AP1000機組的核電項目建設步伐也將因此而加快。
發改委和住建部在6月1日聯手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顯示,中國還要“在蘇北沿海、浙江沿海等地區布局核電,推進三門核電二期、三期和象山核電一期項目建設”。
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梳理發現,三門核電二期、三期和寧波象山核電一期分別可安置兩臺國產化的AP1000核電機組。
國家能源局7月11日公布的《國家能源局關于推動東北地區電力協調發展的意見》也提出,要加快推進徐大堡核電外送華北通道前期論證工作,結合“十三五”電力規劃編制,提出可行的徐大堡核電消納方案,統籌研究新增東北向華北送電可能性。
此前2014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就提出,優化東北地區能源結構,適時啟動遼寧徐大堡核電項目建設。
有核電人士向記者表示,從目前的跡象來看,徐大堡核電項目離開工建設的時間已經不遠了。官方資料顯示,徐大堡核電項目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AP1000核電機組,分三期建設,總投資大約750億元。
有券商預計,“十三五”期間,預計總計開工的36臺核電裝機量共計4608萬千瓦,至2020年,中國核電在運、在建機組總數將達到82臺,合計裝機總量為11496萬千瓦,行業周期發展高度景氣。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