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蕃“和親”1000多年后的今天,碾過文成公主遠嫁的車轍,青藏、川藏公路將西藏與祖國內地緊緊相連。在這兩條陸上通道建成通車的50年間,走過了半個世紀的西藏公路正在改寫“世界屋脊”的歷史。
100多年前,英國人威里璧試圖穿越在他看來是“無人區”的西藏,因為沒有公路,只能依靠租用的馬隊完成漫漫的探險歷程。而100多年后的今天,當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和探險家紛至沓來,驅車飽覽雪域高原神秘文化和秀美風光的時候,縱橫交錯的公路交通網早已把最初探索者們留下的艱難足跡湮沒在歷史風塵中。
西藏自治區交通廳廳長加措介紹,目前全西藏公路總里程41302公里,已形成“三縱兩橫六個通道”的交通主骨架,其中油路里程3000公里,達到二級標準的路面1200公里,90%以上的鄉、鎮均已通車。而這樣宏偉的公路網群,卻是最近50年才有的。1954年青藏、川藏兩條公路建成通車前,整個西藏除了拉薩城內的一點土路外,沒有一條公路。50年來,高原公路從無到有,從舊到新,通車里程逐年遞增,龐大的公路網像血管一樣,將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藏區各地。
祖籍甘肅張掖的八旬老人劉光繁是新中國的第一批筑路工人。當年他牽著駱駝參與青藏公路建設,從格爾木到拉薩整整走了3個月。“住地窩子睡帳篷,吃炒面喝酥油茶,一洋鎬一鐵鍬,一筐土一擔石”,和同伴們一道建起了“世界屋脊”上的第一條公路。如今,經過4次整改,全線黑色化的青藏公路,僅用一天就可將客貨物資從格爾木運到拉薩。現在由國內進出西藏的公路已增至4條,另有一條通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國際公路,而青藏公路更擔負著85%以上的客運和90%以上的物資運輸任務,是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動脈。
加措說:“公路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也就自由地流通起來,經濟也隨之得到極大發展。”僅去年一年,西藏通過公路建設直接拉動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就多達30%以上。在廣大農牧區,以“通達工程”為主要標志的農村公路,將更多的農牧民從封閉的深山、草原里解放出來,增加農牧民收入的作用十分明顯。去年,交通廳投入9.12億元用于農村“通達工程”,修了2000多公里的路,解決了147個鄉鎮和598個行政村的通車問題。
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不僅為西藏帶來大量建設物資和生活用品,還帶來了蜂擁而至的國內外游客。近幾年內地及海外的“自駕車游客”、單車探險和徒步旅行的人成倍增長,公路沿線成為文化傳播、信息交流最活躍的地區。發達的路網也使人們可以飽覽更多西藏著名景點,而無需像幾十年前那樣飽受旅途勞頓之苦、承擔生命風險。盡管西藏公路50年來已取得輝煌業績,但西藏人的公路夢并未就此終結。加措表示,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后,會有數十倍于目前的客貨物資經航空和鐵路進入西藏,并通過公路分流到各個角落。屆時,公路的運輸能力將面臨新的考驗。為此,路網建設仍需加強。加措說,到2005年,西藏公路總里程要達到45000公里,其中70%-80%實現“黑色化”。屆時,“世界屋脊”西藏可依托更為發達的公路網,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騰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