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點建議,建設國家間、地區(qū)間乃至全球的基礎設施項目,以增進各行業(yè)基礎設施的互聯(lián)互通
9 月4日,G20領導人峰會于杭州開幕。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如何實現互聯(lián)互通,成為世界備受關注的話題,亞投行副行長兼董事會秘書丹尼·亞歷山大認為,基建可將不同的市場緊密聯(lián)系起來,促進貿易、投資,以及經濟增長。面對基建領域難題,B20基礎設施工作組主席任洪斌給出了相關建議。
亞投行有望再次擴容
“我們在尼日利亞生活很簡單,工作很累,不過確實可以幫助當地共同搞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鐵建駐派到非洲的小海(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小海工作的所在國家——尼日利亞,與中國互為第三大貿易伙伴。它不僅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是亞投行潛在成員國。
亞投行全稱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亞洲區(qū)域的建設互聯(lián)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借G20的東風,亞投行“朋友圈”有望再次擴容。8月31日,加拿大財政部長比爾·莫諾在北京宣布,加拿大將正式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若加拿大如愿加入,意味著亞投行打開北美洲市場。
有分析認為,亞投行、“一帶一路”將為亞洲乃至全球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基礎設施投資是各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渠道,更是很多發(fā)展中國家普遍面臨的瓶頸和短板,擴大基礎設施投資非常重要。”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教授、G20專家盧鋒表示。
中方為基建建言
儲備項目中可融資性高的項目有限、投資需求資金缺口大,這些都是基礎設施領域面臨的難題。據世界經濟論壇(WEF)估計,到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每年投資需求的資金缺口接近1萬億美元。
圍繞前述難題,各國都在尋求解決之道,G20峰會上中國拿出了解決痛點的五大建議。
B20基礎設施工作組主席、中國機械工業(yè)集團董事長任洪斌給出相關建議:第一,增加高質量、可融資性強的項目儲備,并加快項目準備以及推向市場的速度。第二,制定有利于推動基礎設施長期投資的監(jiān)管規(guī)定,提高民間資本債權和股權參與度。
第三,加強多邊開發(fā)銀行和多邊開發(fā)機構在推進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基礎設施的催化作用。第四,通過對資產管理最佳實踐和創(chuàng)新技術的支持和推動,提高基礎設施項目生產率,并構建面向未來的可持續(xù)基礎設施。第五,建設國家間、地區(qū)間乃至全球的基礎設施項目,以增進各行業(yè)基礎設施的互聯(lián)互通。
■ 案例
中國水電海外分公司
中企走出去不能逞“匹夫之勇”
“每一個中資企業(yè)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方面的困難和挑戰(zhàn),包括法律、企業(yè)治理、人才以及自身風險控制能力等挑戰(zhàn)。”中國水電斯里蘭卡區(qū)域公司總經理李世中告訴新京報記者。
中國水電斯里蘭卡區(qū)域公司曾參與斯里蘭卡的管道、公路、大壩建設,為當地提供大量就業(yè)崗位。
這是“一帶一路”在南亞的一個小切片,中國既是斯里蘭卡關鍵的貿易合作伙伴,也是最大的投資來源國,與此同時中斯自由貿易協(xié)定談判也在加緊進行。
前景雖好,困難仍有。作為“一帶一路”上中國走出去企業(yè)的親身參與者,李世中認為,中國企業(yè)走出去不能逞“匹夫之勇”,走出去是實現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的需要,而不是作秀。中國企業(yè)走出去不是為爭奪資源、不是為了投機性的短期利益,而是為了在全球范圍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及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目前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部分項目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李世中舉例說,和當地政府已經簽訂的一些項目,早已完成了在當地的全部報批手續(xù),甚至項目勘探、試驗、可研等前期工作都已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由于國內各種審批手續(xù)繁瑣,致使融資協(xié)議遲遲不能簽訂,項目久拖不能啟動,企業(yè)被迫調整原有方案,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融資談判之中。
對于上述難題的化解之道,李世中表示,解決的辦法就是簡化國內審批手續(xù),加快融資速度。
■ 高端訪談
丹尼·亞歷山大
基建是經濟繁榮的驅動力
基建對全球經濟有何影響?中國又扮演哪種角色?新京報記者專訪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副行長兼董事會秘書丹尼·亞歷山大。
基礎設施建設對全球經濟有什么影響?
丹尼·亞歷山大:基礎設施投資對全球經濟發(fā)展極其重要,因為將不同的市場緊密聯(lián)系起來可以促進貿易和投資,促進經濟增長。所以說,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繁榮的主要驅動力。綠色、可持續(xù)的基礎設施可以讓各國更從容地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像G20這樣的國際會議,非常關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綠色基礎設施,因為它們有助于有效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繁榮,提升各國人民的生活質量。
中國在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丹尼·亞歷山大:顯然,中國在建立亞投行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過去的近30年里,中國經濟創(chuàng)造了發(fā)展奇跡,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成就使其經濟迅速發(fā)展,另外中國在這方面也培養(yǎng)出了許多專家人才,可以為推動世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幫助。在關于怎樣建立一個綠色金融體系上,中國在全球的商討中占據著主導地位。目前,中國正與英國緊密合作,致力于解決這一事情。
下一輪加拿大將加入亞投行,能否談一談這方面的情況?
丹尼·亞歷山大:我們在等許多國家做出決定,不論最終他們決定要不要加入。但我們也定下了一個截止日期,即9月底報名截止。在那之后我們就可以知道有哪些成員了。當然,目前很多國家正在考慮是否要加入亞投行。
■ 專家對話
黃薇
推動基建最好調動私人資本
G20參會嘉賓、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黃薇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許多國家在推動基建方面,面臨資金困擾,最好的方式是加大調動私人資本。
你覺得這次G20為促進全球經濟設施建設提供了哪些新思路?
黃薇:這次G20提出包容式發(fā)展、聯(lián)動式發(fā)展,其中就包含了提高全球互聯(lián)互通水平,其中任何一個理念都要兼顧其他理念,這是協(xié)調的方向。這次G20達成多邊開發(fā)銀行的行動計劃,中國將通過亞投行提供更多資金支撐,包括風險評估、金融工具、支持私人資本等方式。而因為亞投行也是新興銀行,在嘗試新方法時歷史障礙比較少。
在你看來,各國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面臨哪些難題?
黃薇:很多國家面臨資金困擾,也不一定能夠獲得財政支持。每個國家國情不同,最好的方式是加大調動私人資本,現在民間有大量資本沉淀,但錢找不到好去處。
那么具體如何吸引私人資本加入到全球基礎設施建設?
黃薇:各國都有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讓私人資本進入,更好地進行合作。PPP在各國方式方法都不一樣。亞投行是新興銀行,也有利于做更多創(chuàng)新。
發(fā)展亞投行、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對中國本國經濟的作用是什么?
黃薇:很多中國企業(yè)參與到全球基建,基建發(fā)展會為經濟長期增長提供基礎,而別國經濟向好也會回饋中國、購買中國產品。此外,中國也可以從全球層面積累經驗,分享產值、產能上的經驗,合作共享。整個世界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任何國家都不是獨立個體。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