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發改委9月8日舉行的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啟動工作會議上,經濟運行調節局副局長魯俊嶺表示,截至8月底,全國煤炭去產能任務完成了全年的60%。
“沒想到短短時間里去產能的進度這么快。”煤炭研究網總經理馬俊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就在一個月前,國家發改委通報稱,截至7月末,全國累計退出煤炭產能只有9500多萬噸,占到全年目標任務量的38%。
國務院派出十路督查組對產能實際退出情況進行了督查。目前,督查已基本完成。督查之下,各地紛紛加快去產能進程。山西四家上市煤企先后發布公告通報去產能進展,產煤大區內蒙古截至7月末“還沒有實現實質性產能退出”,但8月公布的時間表顯示,10 月底前,內蒙古將完成退出10處煤礦、330萬噸產能的煤炭去產能任務。
業內人士介紹,煤炭去產能并不僅僅是停產、拆除設備、封閉井筒,而是涉及系列善后工作,包括資源價款結算返還、地質災害治理等,其時間表將滯后于煤礦退出。“善后工作的當務之急是職工轉崗分流。”馬俊華說。
去產能工作加速
煤炭去產能的工作力度和實際進展都在提速。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副局長魯俊嶺9月8日表示,截至8月底,全國煤炭去產能任務完成了全年的60%,累計退出產能1.5億噸。前八個月煤炭產量同比下降將近10%。
而在8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進行通報時表示,前7個月煤炭去產能只完成了目標任務的1/3多一點,特別是7月份退出產能不到1000萬噸,工作進度明顯滯后于時間進度。
連維良表示,內蒙古、福建、廣西、寧夏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煤炭去產能工作截至7月末剛剛啟動,還沒有實現實質性產能退出;江西、四川、云南完成比例不到10%。
這之后各地煤炭去產能明顯提速。在連維良的通報中,內蒙古大部分去產能任務安排在4季度完成,被認為“全年完不成任務的風險很大”。但內蒙古8月16日印發了《2016年退出煤礦及退出時間情況表》,共10座煤礦330萬噸煤炭產能將退出,《情況表》顯示,8月和9月各退出4座煤礦,10月退出2座。
但8月23日,國家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專項督查組第十督查組來到內蒙古,在匯報中,內蒙古的煤炭去產能工作“升級”為“8月實際關閉7處,9月將退出1處,10月退出2處”。
山西省同樣“升級”了2016年煤炭去產能進度表。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山西省政府辦公廳7月14日印發了《2016年山西省化解煤炭過剩產能任務分解表》,其中并未明確退出時間表。
8月26日,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公布第一批目標分解及時間進度安排,10月31日前將停產15座煤礦,此外,這15座煤礦最晚將在明年2月20日前封閉井筒。
“9月8日國家發改委會議公布的數字并未明確‘退出’的標準,最容易的‘退出’就是停產。但一些地區做法顯示,真正完成退出要經過停產、拆除設備、封閉井口、當地國土部門驗收等一系列程序。”馬俊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近日,一些煤炭企業公布了退出煤礦的進展情況。比如山西焦煤西山煤電白家莊礦業公司(下稱白家莊礦業公司),其南坑井的退出將分四步走:
2016年8月5日前停止井下一切采掘活動;2016年11月20日前完成井下所有設備回撤、按標準封閉井下巷道、拆除井架等地面生產設施;2016年12月20日前炸毀、封閉井筒,填平場地;2016年12月31日前通過太原市人民政府驗收,并移交國土部門。
不只地方政府部門在加快進度,煤炭企業也對去產能進行了調整。7月印發的《2016年山西省化解煤炭過剩產能任務分解表》只涉及山西焦煤集團5座煤礦,但山西焦煤集團8月底制定的《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實施方案》顯示,其自定目標為“關閉退出煤礦8 座,關閉退出產能535萬噸/年”。
各大煤炭集團的去產能任務也在動態調整之中。比如今年7月山西省下發的2016年去產能任務表顯示,潞安集團將關閉退出4座煤礦,分別為慈林山煤礦、石圪節煤業、小南村煤業和常興煤業。但8月12日潞安集團官網顯示,退出煤礦名單變為了石圪節煤業、大木廠煤業、忻豐煤業、忻嶺煤業。
一系列善后工作待解
煤礦關閉退出后,也即過剩產能化解后,還有善后工作等待處理。
比如退出煤礦移交國土部門后,剩余煤炭資源價款的結算返還問題。“理論上講這應該是一個退出后的程序,但實際情況卻很復雜,比如資源是埋在地下的,很難做到準確的評估核算,比如有的企業的資源價款是分期繳的,可能還欠著價款沒有繳。”馬俊華說。
“以山西為例,2016年退出的煤礦很多是資源枯竭煤礦,所以資源價款返還可能是象征性的。”他說。
陽泉煤業9月7日發布公告稱,其2016年關閉的下屬子公司平定泰昌煤業公司剩余可采儲量只有約180萬噸左右,剩余服務年限3年。招商證券研報顯示,陽煤集團另一退出煤礦天煜新星煤業公司也“由于資源枯竭,預期已采完回收”。
“煤礦退出后,還涉及到采空區治理、地下水治理等社會責任需要承擔。”馬俊華說,“當然,最迫在眉睫的工作還是職工轉崗分流。”
西山煤電網站顯示,白家莊礦業公司是轉崗分流的重點單位,分流安置職工3031人,具體為:企業內部分流2347人;內部退養96人;其他方式安置588人。截至8月底,已轉崗分流職工1029人。其中:內部退養88人,暫停勞動合同50人,對外勞務輸出891人。
白家莊礦業公司多名礦工今年8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于經營形勢困難,白家莊礦業公司已拖欠數月工資,即使分流至其他煤礦,也尚未領到工資。
“大多數符合條件的職工也不愿意內部退養,因為和分流到其他礦繼續上班相比,退養后的收入明顯降低。”當地礦工表示。
近日,山西省財政廳向省屬六大煤企撥付2016年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共計94778萬元。這筆總額1000億元的中央財政專項獎補資金,將重點用于職工分流安置。
陽泉煤業、潞安環能等上市公司公告顯示,其所屬煤炭集團公司正在制定關于獎補資金的分配方案。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