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杭州G20峰會
共同的事業,需要共同奮斗;步調一致,事半功倍。我們正處于一個“全球價值鏈時代”,各國發展環環相扣,聯動發展是時代的必然選擇。“聯動”是習近平主席對世界經濟增長方式的新認知,是東方大智慧。9月3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指出:“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發展環環相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協調合作是必然選擇。我們要在世界經濟共振中實現聯動發展。
圖為:2016年9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杭州西子賓館舉行宴會,歡迎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外方代表團團長及所有嘉賓。這是習近平發表致辭,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各位貴賓的到來。
一、加強政策規則的聯動
在全球化時代,世界是一個大的經濟體,各國都是這經濟體中的一份子,各國增長與發展具有明顯的聯動性,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難以獨善其身。因此,各國政策規則的制定,不可能只考慮自己,必須與他國的政策規則互相聯動,統一步調,產生合力,才能既保證本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又保證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習近平指出:“我們應該加強政策規則的聯動,一方面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放大正面外溢效應,減少負面外部影響,另一方面倡導交流互鑒,解決制度、政策、標準不對稱問題。”
要加強國家間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消除政策間的負面影響。 各國都處在自身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和世界經濟的不同環節,各國制定的經濟發展政策和規則,既要符合本國的經濟發展規律,又要符合世界的經濟發展規律。其實,大多數國家都很難做到這一點。所以,就需要有像G20這樣的全球經濟治理平臺,來協調各國的政策規則,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向。習近平指出:“我們應該加強在重大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為實現世界和平、穩定、繁榮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我們應該建立健全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考慮國內政策的聯動效應和傳導影響,推動正面而非負面溢出效應。”習近平強調:“二十國集團成員應該結合本國實際,采取更加全面的宏觀經濟政策,使用多種有效政策工具,統籌兼顧財政、貨幣、結構性改革政策,努力擴大全球總需求,全面改善供給質量,鞏固經濟增長基礎。應該結合制定和落實《杭州行動計劃》,繼續加強政策協調,減少負面外溢效應,共同維護金融穩定,提振市場信心。”
要加強交流互鑒,解決制度、政策、標準不對稱問題。 自2010年以來,隨著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機的逐漸消退和發達國家經濟形勢的趨穩,G20內部成員之間在一些重大議題上,各國制度、政策、標準不對稱的現象頻繁出現,直接導致全球經濟、金融秩序的紊亂和無序。不同文明、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應當交流互鑒,通過解決制度、政策、標準不對稱問題,實現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推動全球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融合,讓增長和發展惠及所有國家和人民,讓各國人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來。習近平指出: “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圖為:2016年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杭州西湖國賓館會見前來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
二、夯實基礎設施的聯動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中國在30多年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經濟增長若是沒有道路等基礎設施的保障,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習近平指出:“我們應該夯實基礎設施的聯動,中方發起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推動多邊開發銀行發表聯合愿景聲明,加大對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投入和智力支持,以加速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程。”
基礎設施聯動是全球經濟強勁增長的先決條件,世界各國對此已有共識。 許多G20成員均提出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倡議或投資計劃,如歐盟提出的“歐洲基礎設施聯通計劃”,南非提出的“跨國鐵路走廊計劃”,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等。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通過連接沿線各國,打造一條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 “五通”經濟帶。“一帶一路”提升了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為各國信息溝通、機制協調、項目合作提供了新平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義桅指出:“實際上‘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包容的,沒有局限在中國周邊,也沒有局限在歐亞,所以‘一帶一路’倡議、G20、亞投行等都是連在一起的,是為了讓世界走出經濟低迷的狀態。”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認為:“這次中方能夠帶頭推進全球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中方對G20所做的一個巨大貢獻,包括在建議方面的貢獻,以及在下一步推動全球互聯互通的進程中,中國企業也能在其中發揮關鍵的引領作用。”
要以基礎設施聯動帶動實體經濟發展,推動世界經濟走出低迷狀態。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緩慢且不均衡。發達國家主要依靠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刺激需求增長和經濟復蘇,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結構性放緩與周期性放緩疊加。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開展多邊經濟合作,加強對基礎設施投資將是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經濟發展持續穩定并保持活力的重要措施。根據麥肯錫的報告,目前發展中國家每年基建投資約1萬億美元,如果要保持當前的經濟增速,到2020年之前,每年至少還需要增加1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認為,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既有供給效應,又有需求效應,是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可以擴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可以擴大有效供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義桅認為,從金融危機到現在,有一個共識就是不能再玩金融泡沫,要去杠桿、去庫存,要往實體經濟投資。王義桅說:“以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為基礎,引領新的投資方向,帶動世界經濟走出低迷狀態。同時,互聯互通決定了21世紀經濟的競爭力,超越了地緣政治、地緣經濟的概念,所以以此來帶動世界經濟走向更加平衡、可持續的發展。”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表示,“通過G20務實合作積極擴大各國基礎設施投資,短期可擴大經濟總需求,長期可提升潛在供給能力,因而對全球經濟增長發展可發揮功在當下利在長遠的積極效果。”
圖為:2016年9月4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并致開幕辭。
三、增進利益共贏的聯動
在世界經濟大融合、大聯動時代,協調合作、互利共贏才是發展之道。習近平指出:“我們應該增進利益共贏的聯動,推動構建和優化全球價值鏈,擴大各方參與,打造全球增長共贏鏈。”
積極構建和優化全球價值鏈。 全球價值鏈也稱為全球供應鏈,包括持續的投資、技術、專家、組裝貨物和商務服務的流動。全球價值鏈囊括從產品概念到最終使用的全過程,包括國內外企業的所有活動。目前全世界50%的制成品進口、70%的服務進口是中間品,絕大多數產品和服務實際都是“世界制造”。在全球制造模式中,產品不再是“德國制造” “美國制造”“中國制造”,而是“世界制造”。雖然,全球經濟活動已經形成了全球價值鏈,但是,這個自然形成的價值鏈極其脆弱,亟需我們共同維護和優化。
金融危機之后,國際投資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40%,2014年下降16%。據WTO和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預計,今年國際投資增速預計降低10-15%,而全球貿易增速也連續5年保持在3%以下的低速。投資和貿易都嚴重低于全球GDP的增速,世界經濟增長的不平衡不穩定亟需重啟貿易投資引擎。我們要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及中小企業參與到全球價值鏈當中來拉動貿易投資這一經濟增長引擎,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將促進全球價值鏈的提升,進而帶動全球經濟可持續均衡增長。我們欣喜地看到本屆G20峰會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本次會議核準了《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并承諾將據此在降低貿易成本、促進貿易和投資政策協調、推動服務貿易、加強貿易融資、促進電子商務發展,以及處理貿易和發展問題方面作出表率。《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指出:“我們將繼續努力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保護主義,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加強多邊貿易體制,確保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增長提供惠及更多人的機遇、得到公眾普遍支持。”我們應該以杭州G20峰會為起點,共同打造全球共贏鏈,實現各國的聯動增長,引領世界經濟盡快走出低谷。習近平指出:“增長聯動,是世界經濟強勁增長的要求。各國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別國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兼顧別國發展。讓每個國家發展都能同其他國家增長形成聯動效應。”
行勝于言,二十國集團成員要同舟共濟,共同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伙伴關系,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尋求利益共贏,凝聚互動合力,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聯動的智慧,來源于東方和合哲學;聯動的理念,來源于中國統籌兼顧的領導科學;聯動的力量,來源于世界各國的共贏合作、包容發展。習近平指出:“當前是世界經濟和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轉折點,二十國集團要勇于擔當、敢為人先,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引領新一輪強勁增長。”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