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前,我是一個工人;二十五年后,我還是一個工人。”
他叫陸凱忠,是上海建工基礎集團電工組長。二十五年來,他懷揣著做一名“專家型”技術工人的夢想,堅持躬耕一線,潛心鉆研盾構電氣技術,被同行稱為“盾構電氣通”,也被日本盾構專家連名帶姓地喊作了“盾構陸”。
十年前,上海建工基礎集團只能開展3條盾構施工,十年后,飛躍到16臺盾構同時施工。“在我看來,盾構如人,也需要有勞有逸、休生養息。”陸凱忠說,盾構機的使用經他們的用心呵護延長至少5年。先前,盾構機的維修保養都交由外包,但他覺得,“這種事情完全可以我們自己做”。就這樣,陸凱忠成了一名“救火隊員”,哪里有疑難雜癥,他就奔赴哪里,9000多個日日夜夜堅守盾構施工一線,探索出一條“管、用、養、修”一體化的路徑。僅2015年一年,在上海盾構工程多,同時還要北上天津、南下福州參與外埠工程的情況下,先后完成了13臺次盾構機的進場、安裝、調試、保駕工作。
同事說他“敬業”且“精業”。有一次冬季施工,泥漿攪拌機的攪拌棒落進了1米深的泥漿池中,盾構機停止運轉。日本廠方技術人員發出指令:清空池內泥漿,清洗漿池,準備搶修。若按此方案,搶修前期準備工作就需花費四個多小時,再加上維修、安裝、調試、重新回注泥漿,所需的時間就會更長,既影響工程進度,又會造成環境污染。就在此時,陸凱忠義無反顧跳進冰冷的泥漿池中。兩個多小時后故障終于排除,陸凱忠也成了泥人。
在一個地鐵工地,從日本進口的盾構機剛開始施工就反復停機。日方派駐現場的技術人員一遍一遍地查驗,卻始終找不到問題的癥結。這時,陸凱忠對盾構系統進行核查,并提出相關建議,日方十分驚愕:不愿相信一個年輕的中國工人能找到領導世界潮流的日本盾構產品的缺陷。等到盾構機恢復正常掘進后,日方專家向他豎起大拇指。
這些年,陸凱忠在盾構領域一次次闖關,他自主研發的“網格式盾構水力機械PLC自動控制器”,使企業盾構掘進每公里節約維修人員200人工。他率領團隊將所有大型設備進行拆解維修,將盾構機中40多個設備的100余個已損壞的進口零件更換為更加經濟實惠的國產配件,重新設計改造后,為企業節約配件采購成本近200萬元。他自主研制的《海瑞克盾構的水循環輔助系統》 成功應用于施工項目,并已累計申報4項國家專利。他還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家”和全國技術能手等十余項榮譽稱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