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延續至今的工程機械行業深度調整持續時間之長,程度之深史無前例。2015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6.8%,利潤下降102.7%,裁員、降薪等充斥著整個行業,企業發展步履維艱。然而,蕭條之中亦不乏亮點,中交西安筑路機械有限公司(簡稱西筑)逆勢突圍,頻傳捷報。
從2011年延續至今的工程機械行業深度調整持續時間之長,程度之深史無前例。2015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6.8%,利潤下降102.7%,裁員、降薪等充斥著整個行業,企業發展步履維艱。然而,蕭條之中亦不乏亮點,中交西安筑路機械有限公司(簡稱西筑)逆勢突圍,頻傳捷報。
作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始建于1959年的西筑是中國最早和最大的專業筑養路機械研發和制造企業,57年來一直致力于路面機械產品的研發和制造,在筑養路機械專業領域排名前三。盡管行業大勢仍然蕭條,但西筑仍然實現了從單一的傳統筑養路機械設備制造商到如今的覆蓋工程施工、設備租賃、易法智能互聯網+和光伏產業的完美轉身。
轉型升級多元發展
2013年,對西筑而言,是個重要的節點。
這一年,扎根西筑數十載的楊向陽接過公司“掌門之位”,走馬上任。當時,行業深度調整之勢正愈演愈烈,西筑也在急切尋找突破口。臨危受命,責任與使命一樣沉重。
經過深入研究,楊向陽把調整公司戰略發展作為了突破口,適時提出“再出發,再增長”的發展戰略,以產品“做精做優”為核心,狠抓科研創新、市場開發和內部管理,加快構建適應性組織,改革創新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精益化生產,積極拓展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同時,作為中國交建唯一的筑養路機械研發制造企業,主動融入集團“五商中交”發展戰略,積極尋找與集團各兄弟單位的利益交匯點,服務上游,發展自己。確定了“打造中國道路建設與養護工程先進的專用設備制造服務商”的戰略定位,積極開展商業模式創新,實現“制造商”向“制造服務商”的轉變。
一系列改革舉措隨之進行。改革以“延伸公司產業鏈,尋求更大發展增量;延伸集團價值鏈,實現集團整體利益最大化”為方向,結合路面施工和養護設備研發制造、售后服務、品牌和市場等3大優勢,展開新商業模式的切入。
首先,發展一體化專業租賃服務,變被動租賃為主動經營,組建“中交西筑租賃服務分公司”。其次,在后市場大做文章,拓展業務,挖掘潛力,打造后市場盈利模式,實現西筑從中國道路建設與養護工程專用設備制造商向制造服務商的轉變。再次,優化營銷網絡和渠道,成立區域及專業營銷公司,建立高效市場運營機制,將與市場有關的資源向銷售一線配置,增強市場開發能力,擴大市場份額。最后,堅定“走出去”策略不動搖,從人才培養、資源配置、產品改進、售后服務等全面展開。
2015年,西筑又提出了“加快推進道路施工裝備成套租賃業務和工程承攬加工業務,進一步提升配套服務能力,爭取為中國交建上游道路施工和養護業務提供專業化的裝備服務支撐”的新思路。在傳統主業“兩頭做強,中間做精”的基礎上,積極尋找新的發展動力,重點在后市場、租賃和投資3大領域布局。通過兩年多的積極嘗試和大膽探索,如今,西筑的改革已頗見成效,各項舉措均獲得了長足發展。
在后市場方面,業務種類不斷豐富,配件銷售與工程機械的搬遷、翻新、改造、升級業務相互促進。2015年完成后市場合同額3000萬元,同比增長10%;特色業務成為新的增長點。環保改造業務和燃燒器改造業務發展勢頭良好,成為搬遷改造中的新興重點。同時,易法智能系統及平臺自2015年6月正式上線運行以來,有力推動了服務智能化及信息化進程,得到業界專家及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和認可。
租賃方面,一體化業務取得突破。成功中標鶴大高速9標路面工程施工項目,開創了一體化租賃施工的先河,為西筑延伸產業鏈邁出了重要一步。施工4個月,完成了試驗段及21km單層路面鋪設任務,一次性檢驗全部合格,獲得了中交一航局總承包公司的高度認可,為公司后續承攬一體化租賃施工項目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投資方面,積極涉足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和LED節能照明等新能源應用領域。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已于日前成功并入國家電網發電,總裝機容量7.2721兆瓦,成為中國交建第一個光伏發電項目、西安市第一個直接并入110千伏變電站的光伏項目。此項目作為公司轉型升級邁向深水區的一次大膽嘗試和貫徹落實中國交建“五商中交”戰略的具體內容,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為公司進入清潔能源領域和打造優質經營性資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制造商向制造服務商的轉變,從傳統商業模式到新商業模式的創新,西筑用兩年多的時間,多元發展、一體化經營的體系基本成型。
科技創新引領變革
楊向陽說,西筑要在工程機械行業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謀求發展,要堅持主業創新,不斷追求產品的技術創新,研發生產出更具科技含量的智能化工程機械產品,才能更好的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2013年至今,西筑以“做精品”為核心發展理念,加大科研投入,形成創新驅動新引擎。作為西筑主營業務,瀝青拌合站率先實現升級,升級側重于標準化設計、智能化創新、精細化制造3個層面。為滿足節能、環保、高度智能化的需求,西筑歷時兩年研發設計并于2014年率先推出了SG(supergreen的英文縮寫,取“超級綠色、超級環保”之意)系列全新超級環保智能瀝青攪拌設備。該系列產品加載全生命周期“易法”遠程智能服務系統,實現了信息化、智能化、綠色環保的高度統一,成為目前攪拌設備行業中環保設計理念最新、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新一代瀝青攪拌設備。
此外,西筑將突出發展作為增長新亮點的養護設備,并使其更趨精細化和系列化。目前西筑已取得汽車底盤改裝資質和3C認證,這意味著西筑可以大規模發展汽車底盤改裝類的養護設備;同時西筑引進了美國ROADTEC公司先進的銑刨機技術,推出的RM2000型瀝青路面冷銑刨機市場反響良好。
付出終有回報。“十二五”期間,公司新研發整機產品15個,新增國家專利20項,新增專項技術18項,獲國家技術創新項目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同長安大學、重慶交大、中咨養護公司等單位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9項,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3個,開展項目研發合作7個。目前,西筑已獲批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路養護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攪拌設備技能鑒定站”,獲建陜西省筑養路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了ISO9001質量認證、國家UKAS認證、俄羅斯GOST-R認證、歐盟CE認證和“中國交通產品認證”。
藍圖徐展未來可期
面對“十三五”,西筑將以“中國制造2025”規劃為指引,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入實施“五個一”工程,堅持打造“道路建設與養護裝備先進的制造服務商”愿景目標不動搖,堅持“兩頭做強、中間做精”發展之路不動搖,堅定把“研發”和“市場”做強,把“生產制造”做精,從品牌、人才、組織、管理、研發、產品、生產、成本、服務、銷售10個維度出發,全力開展“十化提升”,全面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全面創新發展、升級發展、可持續發展,為早日成為國際一流品牌而努力奮斗。
同時,西筑將通過5年的努力,打造成產業鏈價值的高地、制造成本的洼地、人才干事的福地、科技創新的寶地、員工幸福生活的發源地。攪拌業務實現高度智能化,推出3代“拌合機器人”,繼續領跑攪拌市場,全系列攪拌設備;養護車輛業務將突出汽車底盤改裝類養護產品系列化研發,到“十三五”末,養護車輛系列產品綜合實力成為行業前三甲;銑刨機系列產品取得快速發展;攤鋪業務產銷量進入行業前6;一體化租賃業務、后市場業務及投資業務達到2.5億元以上。
西筑用一代又一代人的汗水在為我國公路建設事業鐫刻豐碑。他們既是圓夢者,同樣也是造夢者。他們沒有對自己所擁有的歷史和取得的成績沾沾自喜,停滯不前,而是以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引領整個行業,向著塑造一個國際品牌而再次發起沖擊。作為西筑藍圖的首席規劃師,楊向陽表示,“十三五”藍圖已繪就,西筑人將快馬加鞭,只爭朝夕,一張藍圖干到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西筑人定會通過不懈努力實現這個目標,為中國筑養路機械行業實現夢想而增光添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