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由湖南大學主辦,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支持的“中國(湖南)智能制造2025高峰論壇”在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舉行。會議深度探討了在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背景下,湖南省在邁向智能制造強省中從頂層設計到企業實踐的相關情況,旨在共同解讀前沿政策與市場需求,打造政、商、學高端智力平臺,進一步做大做強“湖南制造”,推動湖南從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跨越。
湖南大學副校長陳收主持本次論壇,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殷林波、多家制造企業代表和湖南大學師生共計300余人參與本次論壇活動。會議邀請了七位論壇嘉賓圍繞湖南智能制造的發展各抒己見,分享了政府、高校、企業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規劃、研究及應用實施經驗。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出席活動并作為論壇嘉賓做主旨發言。
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在論壇上作主旨演講
論壇上,孫昌軍作了題為《互聯?物聯 打造新型產業生態圈》的主旨發言。介紹了目前中聯重科在智能制造方面所做的工作,受到與會嘉賓和業界的高度關注和肯定。
中聯重科作為領先的裝備制造企業,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積極探索智能化轉型升級。孫昌軍表示,中聯重科智能制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設計制造智能化的產品以及通過“互聯物聯”重構商業模式。
“從2014年底開始,我們著力推進產品4.0工程,用模塊化和智能化兩個維度打造智能化產品”,孫昌軍介紹說,模塊化平臺作為智能化產品的第一個核心,充分運用模塊化設計技術,將產品的各個子系統以“模塊”的形式進行標準化設計和生產,最后再根據不同產品的需求進行“組裝”,猶如搭積木一樣,組合出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的產品,“模塊化使得研發更快,平臺不同產品之間零部件的互換性更好,利用率更高,大幅降低了成本”。
產品智能化則是另外一個核心,其致力于讓產品實現自診斷、自調整、自適應,通過在設備上加裝傳感器,讓設備有“大腦”,能感知外部信息,會主動思考,這對于提高施工作業效率、提升施工質量、保證作業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孫昌軍表示,“中聯重科智能化產品擁有了‘大腦’,就可以釋放洪荒之力。在維修服務方面,將原來的被動響應變為主動服務,大大縮短了設備的停機時間,為客戶提高了效率”。
在實現產品本身的智能化后,中聯重科以此為基點,依托工業互聯網,實現互聯物聯,對傳統制造業的經營活動進行顛覆式創新,打造與客戶共同分享、互利共贏的新型產業生態圈,重構商業模式。孫昌軍說,目前中聯重科已經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物聯網云平臺,在對設備進行實時監測的同時,也能對回傳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提升用戶服務體驗。中聯重科開發了一系列的管理平臺和app工具,通過資源共享實現與客戶的互利共贏。依托這些服務,中聯重科將實現從“做設備”到“做設備、管設備、養設備”的深度延伸。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隨著“中國制造2025”開始發力,制造強國建設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孫昌軍表示,去年12月,馬凱副總理視察中聯重科,指出工業互聯網平臺很重要,勉勵企業繼續深入推動創新。中聯重科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實現“產品在網上、數據在云上、市場在掌上”,打造競爭新優勢,履行振興實體經濟的重大使命,為工業強省和中國“智造”闖出新路。
在隨后的討論與互動環節中,在座的企業代表、師生們爭相提問,共同探討了企業如何以“中國制造2025”為行動指南,開展智能制造項目,政、商、學如何齊心協力共同推進湖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