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在遼寧撫挖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調試剛剛下線的起重機。“這些是印尼一家公司訂購的新型55噸級液壓履帶式起重機,調試完后,馬上發貨。”公司科技管理顧問王憲國指著廠區內10臺起重機對筆者說,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讓企業收獲頗豐,2016年,公司不僅獲得了來自印尼、俄羅斯企業千萬美金的訂單,還與多個國家的企業建立聯系,海外營銷網絡不斷拓展。
新中國第一臺液壓履帶式起重機就誕生于撫挖重工。2004年轉制為民營企業以來,撫挖重工將自主研發履帶起重機及各類型工程機械作為產品開發的重點,研發生產從25噸到1250噸、18個噸級、25種型號的履帶起重機系列產品,產品遠銷40余個國家,累計創匯7億美元。撫挖重工先后在俄羅斯、印尼、哈薩克斯坦等11個國家設立了分公司,在歐美、中東、印度等地區設立營銷網絡。
從穩居國內起重機行業龍頭地位到海外市場不斷開拓,百年撫挖重工始終保持強勁發展活力。“科技創新讓企業始終走在行業前沿,20年前,撫挖重工一年產值8000多萬元,現在一臺起重機的產值就近1億元,這就是創新的力量。”王憲國說,企業擁有國家博士后工作站和國內同行業規模最大的研發基地,平均每年投入3000余萬元用于新產品研發。公司先后承擔國家、省級科技項目20余項,形成自主知識產權30余項,生產的履帶起重機系列產品和連續成槽機、大型挖泥船、大型礦用挖掘機等30余種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新產品收入占企業總收入的40%以上。
從2012年開始,撫挖重工開始新的管理改革。他們引入市場機制,按職能種類將各部門劃分為分工更加明確的事業部,讓員工清晰自己的責任與利益。“我們擁有一大批經驗豐富的員工,這是制造型企業最難得的資源,事業部的劃分能夠很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公司總經理李允博認為,事業部職能的明確劃分不但保證了未來產品品質的提升,還能更好地服務客戶。
以全球視野做出準確的市場預判,是撫挖重工始終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殺手锏”。為適應國家近幾年對大型工程項目投資建設的需求,撫挖重工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生產出1250噸級履帶起重機產品,交付后輾轉多個施工現場,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噸位的履帶起重機。據李允博介紹,撫挖重工將來要在產品的專精細方面下功夫,主攻中國核電、國家管廊工程地下基礎改造、新能源設施吊裝技術的升級。撫挖重工與多所大學合作研發的3000噸級以上超大型履帶起重機項目被科技部立項。同時,公司經營由以往單純地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引入“實體+互聯網數據平臺”,發展成為集吊裝、運輸、設計、制造、技術咨詢一體化能力的整體服務提供商,成為世界唯一有制造能力和以技術服務為核心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服務提供商。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