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遼寧工業系統緊緊圍繞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以重點行業、骨干企業為核心,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實施建設,工業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全省工業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
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
2004年,遼寧省委省政府決定設立企業技術改造貼息資金,資金規模3億元,2005年提高至7億元。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09年技改專項資金增加到12億元。6年來,省技改貼息資金累計總規模為43億元,共支持項目981項,總投資1282億元,銀行貸款712億元,對銀行貸款和項目投資的拉動倍數達1∶17和1∶30。目前,這批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50億元,已有783個項目建成投(達)產,提供16萬個就業崗位,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826億元,利潤432億元,稅金260億元。
幾年來,省技改財政資金政策的實施,調動了企業技術改造的積極性,拉動了全省工業投資快速增長,促進了全省工業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推動了全省工業經濟的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對遼寧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拉動全省工業投資快速增長,推動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08年,全省工業投資完成4762億元,增長35.4%,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為47.5%。2009年全省工業預計完成投資6200億元,增長30.2%,占全省投資比重達到47.7%。2008年,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603億元,居全國第6位,同比增長17.5%,增幅高于全國4.6個百分點。2009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預計完成工業增加值7700億元,同比增長16.6%,占全省GDP比重將超過50%。
突出裝備制造業的核心地位,推進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圍繞裝備制造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集中資金加大對骨干企業、主導產品的扶持力度,促進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建設和建成投產,提升了整個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研發能力,鞏固了遼寧裝備制造業的競爭優勢和地位。累計支持裝備制造業項目343項,安排貼息資金19.2億元,占資金總額的44.6%,為各行業之首。
突出技術創新,支持一批擁有核心技術企業的技術改造。注重技術改造與技術開發、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的結合,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用科技創新引領企業技術改造。近46%的項目采用自有專利技術,重點支持的遼寧新風集團柴油機高壓共軌、盤錦振奧丁基橡膠填補了國內空白,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突出擇優扶強,做大做強一批企業。優先扶持一批重點企業,支持企業優化產品結構,實現生產能力倍增和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成為拉動地區經濟增長的骨干力量和促進行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項目已竣工投產的企業中,實現銷售收入翻番的企業達到420戶,沈陽遠大集團、大連重工·起重、遼寧五一八曲軸等企業生產能力倍增。
技改資金項目工作的三點體會
總結近幾年技改資金項目工作有三點體會:精心組織,措施得力,是做好省技改財政資金項目工作的保證。科學管理,形成一整套科學、規范的工作程序。建立省技改財政資金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項目申報、審核、專家評估、調研推進和跟蹤調度等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集中全委力量開展好工作。委內整合相關處室力量組成7個項目推進組,每個組負責兩個市的項目推進工作,對項目進行現場實地調研,使行業處室與綜合處室形成合力,委內的整體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為項目計劃的科學安排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突出重點,體現特色,是做好省技改財政資金項目工作的基礎。省技改財政資金項目的安排著重體現了全省工業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和產業升級的要求。在行業上突出重點,支持裝備制造業、農產品深加工、精細化工、紡織、醫藥和電子信息等領域,特別是突出了裝備制造業的核心地位;在地區上體現特色,支持沈陽、大連代表遼寧工業水平的項目,支持其它地區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同時,通過加大對骨干企業重點技改項目的支持力度,提高資金使用的集中度。
規范程序,嚴格把關,是做好省技改財政資金項目工作的關鍵。建立健全項目全過程管理體系,在項目申報環節嚴格把關,各地區項目申報堅持突出優勢、擇優扶強,提出本地區高質量和高水平的項目;委內行業處初審重點審核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標準;專家評估主要從項目建設的重要性、先進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給予評價;項目推進組逐項進行現場實地調研,從項目技術、市場、建設條件等方面進行研究。通過行業審核、專家評估、現場調研三者結合,提高項目安排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推進重大工業項目實施建設
篩選確定一批重大工業項目。依據全省工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重點突出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篩選一批能夠代表遼寧工業形象和水平的標志性項目、一批能夠體現地區優勢的特色產業項目、一批能夠體現行業特點的專精特項目,作為每年抓重大工業項目管理的重點。2008年及以前經信委每年重點推進100項重大工業項目,項目總投資原則上在1億元以上;2009年為拉動工業投資,確定了兩批共計400項、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在建或開工項目;2010年擬定篩選出1000項重點推進的、總投資在3000萬元以上的在建及新開工項目。
全力做好重大工業項目推進工作。重大工業項目推進工作,需要上下協同配合,集中力量,形成合力。在項目管理上,建立了全省重大工業項目管理信息系統,運用信息化手段,動態掌握項目實施進展情況;確定了定期到企業現場實地調研的工作機制,及時發現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溝通、協調土地、規劃、環保等有關部門,幫助項目承擔企業解決項目實施建設中的問題,推進項目盡早建成投產、發揮效益。
對重大工業項目進行全方位支持。一是圍繞重大工業項目開展銀企對接,向銀行發布重大工業項目信息,選擇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分層次開展銀企對接,對有貸款需求但尚未落實的項目進行協調,幫助企業落實項目銀行貸款,特別重大的項目報省政府領導協調落實。二是對重大工業項目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在技改貼息資金扶持、技術中心認定、申報國債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優先保障重大工業項目承擔企業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的供應。
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
遼寧已經發展成為門類齊全、具有一定規模、能代表國家水平的裝備制造業重要產業基地,其產業發展具有基礎雄厚、科技底蘊深厚、集群優勢突出三大特點。
產業基礎雄厚。在裝備制造業178小類產品中,遼寧有58小類居于全國前六位。數控機床、大型船舶、鐵路內燃機車、系列軸承等行業,在國內具有一流的競爭實力和發展潛力。
科技底蘊深厚。遼寧裝備制造業已經形成了從教育、科研到工程設計完備的支撐體系,擁有大批知名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擁有一批高等院校和國內著名的國家級科研院所,擁有20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125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產業集群優勢突出。沈陽市通過鐵西區整體改造,形成了以機床、石化通用裝備、重型礦山裝備、輸變電裝備等為代表的鐵西裝備制造業示范區。大連市發揮臨港臨海和對外開放先導區的優勢,形成了“兩區一帶”臨港臨海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其它城市如鞍山的冶金和礦山成套設備、丹東的精密裝備、盤錦和葫蘆島的船舶制造修造業等,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在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思路上,遼寧省提出要瞄準世界水平,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礎配套件和基礎工藝水平;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保持和擴大在重大技術裝備領域的研發和制造優勢;積極推進產業集聚,完善成套配套體系,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加快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進程。
重點發展以機床、軸承為代表的基礎裝備產業;大力發展以石化通用、輸變電、重型裝備為代表的成套設備制造業;大力發展以汽車、船舶、城市軌道交通為代表的交通運輸裝備;大力發展以集成電路、現代通訊、數字多媒體、新型元器件、半導體照明為代表的電子信息裝備產業。
在工作措施方面,將抓好政策環境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落實《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振興裝備裝備制造業的實施意見》和《遼寧省振興裝備制造業三年調整規劃》,推進裝備制造業立法工作,力爭2010年出臺,改善裝備制造業發展環境。抓好重大型五軸聯動車銑復合加工中心、高檔數控系統和關鍵功能部件、盾構機回轉支承和地鐵軸承等十項尖端技術,依托重大工程,力爭在首臺套研制和產業化上實現突破。
同時,抓好成套配套,加快產業集聚。以具備核心設備成套能力的大型企業為依托,培養一批具有總包業績和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或企業聯合體。以重點項目為依托,鼓勵企業參與設備成套或工程總包。推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優發展,努力成為主設備供應商和零部件供應商。重點推進沈陽國家民用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沈陽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大連船舶及配套產業集群、瓦房店軸承產業集群、錦州光伏產業集群、鐵嶺改裝車基地、盤錦石油裝備產業集群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