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如何通過創新將世界改造得更美好,這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恒的主題。作為中國專利金獎獲獎企業,中聯重科致力于知識產權保護運用、以及專利增量提質,擁有較為突出的經驗與成果。在世界產權日到來之際,中聯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長助理任會禮博士和中聯重科履帶起重機總設計師黎偉福講述了關于知識產權的背后故事。
裝備制造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生產過程對技術和智力要素的依賴大大超過其它行業。中國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中聯重科始終以創新精神領跑行業技術發展。
“中聯重科累計授權專利70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2000多件;境外分別在歐洲、美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發明專利授權100多件。”任會禮說,“無論在產品研發、制造還是市場拓展上,中聯重科均開展了自身知識產權評估和他人知識產權風險分析預警。同時,建立了盤活專利資產的機制,公司知識產權工作也為企業新領域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據了解,多年來,憑借對技術的不斷革新,中聯重科斬獲了中國專利金獎2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1項。其中,“動力單元及其控制方法”是中聯重科獲得第十四屆中國專利金獎的科技創新項目。
過去,我國超重型裝備幾乎被國外壟斷,嚴重制約著國家能源發展命脈。究其因,在于超重型裝備的“心臟部件”動力系統的控制技術異常復雜,是我國長期未能突破的關鍵技術瓶頸。
中聯重科發明的“動力單元及其控制方法”專利,原創性地解決了超大動力源整合與分流的技術難題,且操作簡便,安全系數高,安裝空間可選性大,還有效降低整機燃油消耗,擺脫了進口件的供貨與維護響應周期制約。
黎偉福是這項專利的發明人代表,他向記者生動地講解了該專利的獨特性和巧妙之處。“這項發明將整機所需動力設計為分別帶有控制系統的多個動力模塊,將每個模塊輸出的液壓油靈活組合形成一個智能化集中控制的統一動力源。即便某個動力模塊出現故障,其余動力模塊也可持續為系統提供動力,保證驅動機構的動作協調性。就好像一臺由幾十個鍵組成的鋼琴,一個人就能彈出優美的旋律。”
如今,這項專利被廣泛應用在了起重機、混凝土泵車等各類大型以及超大型工程機械上。中聯重科ZCC3200NP履帶式起重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起重重量高達3200噸,可應用到包括了AP1000第三代核電吊裝以及石油化工等超大型工程施工領域。
資料顯示,ZCC3200NP履帶式起重機屢次在國內大型核電站建設中“大展身手”。2014年,ZCC3200NP履帶起重機完成了中國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田灣核電站3號機組總重近500噸的安全殼鋼襯里穹頂整體吊裝,這是世界最重的核電穹頂吊裝;2016年,ZCC3200NP履帶起重機助力山東榮成華能石島灣核電站項目建設,成功吊裝全球首座四代核電站反應堆壓力容器,標志著我國在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建設和核電裝備制造兩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
這是中國制造了不起的飛躍,一舉改寫了此類重型裝備長期以來依賴進口的歷史。“不僅如此,采用這項技術的設備還走出國門,廣泛參與了印度等國的核電、風電項目建設。”黎偉福說。
以創新驅動企業發展引擎,這是中聯重科矢志不渝的追求。中聯重科每年仍然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不斷對產品進行升級換代。日前,中聯重科全新推出了一系列4.0產品,深度運用傳感、互聯等現代技術,使產品邁入更加智能的時代。“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使產品能自診斷、自調整、自適應,就好像設備也擁有了‘大腦’,能感知外部信息,會主動思考。”任會禮表示。
湖南提出了“創新引領 開放崛起”的戰略思路,中聯重科也將繼續加大力度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