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啟。29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參加圓桌峰會,來自130多個國家的代表參加高峰論壇。此外,還有70多個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參加這次高級別會議。高朋云集,共謀發展藍圖。
借力“一帶一路” 抱團海外更有力量
此時此刻,在6000多公里之外的明斯克,在91.5平方公里的中白工業園內,施工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2015年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明斯克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舉行會談。習近平希望將中白工業園建設作為合作的重點,將園區項目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明珠和雙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2015年,借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有力推動,中聯重科成為首批入駐中白工業園的中國企業之一。
李琦加入中聯重科已經9年,前7年一直在俄羅斯工作。2015年,跟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才將工作地點轉移到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并非俄語區的主要銷售市場,中聯重科在當地的基礎比較薄弱。雖然已經簽署了入園協議,但是對于李琦他們來說,進入白俄羅斯的困難程度不亞于海外的“二次創業”。
大量工作和手續需完善,幾乎所有的事都是同步啟動和進行。小到宿舍租賃、人員簽證辦理,大到子公司注冊、稅收優惠條件落實、購買土地合同執行付款都是李琦親自跟進處理。李琦回憶說,有一次客戶通過白俄子公司承租的設備到付款時間了,需要子公司開具發票。當時白俄子公司還無專職會計,必須總經理親自去買發票,而且還不知到哪里買。為了給子公司購買一本發票,李琦先后跑了三個稅務局和兩個郵局,寫了5個申請書,蓋了N個印章才買到。
“最大的困難就是怎么和當地的企業進行溝通。如何把他們的興趣調動起來,愿意和我們合作?還有就是政府關系的處理,長期的投資尤其是在海外的一個工業園區里面,如何讓雙方政府共同推動我們的發展?”李琦思索這九年的工作經驗說。現在,中聯重科在白俄羅斯的市場已經逐步打開,一切都走上了正軌。
文化之間的差異性也是眾多中國企業走出國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李琦甚至覺得,語言并不是最大的障礙,文化差異才是,“如果不了解對方文化,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意思可能不能貼入對方的心,必須要了解對方想要什么。有時候不僅僅是經驗的問題,由于文化的差異,在中國成功的經驗不一定在國外能成功。”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于14日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李琦說,在白俄羅斯當地,能很明顯地體會到當地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熱情。“對中聯重科這樣的中國企業來說,‘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最大的機遇是走進去。而且企業不再是‘單打獨斗’,借助的是國家倡議。比起以前的‘單兵作戰’,這次是抱團走到海外,在同一個屋檐下共同發展。大家共同創造能量輻射很大的一片區域。”
近年來,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在國際上的國家形象也越來越好。背靠著不斷發展中的祖國,李琦覺得自己底氣越來越足:“有一天,知道中國的外國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即使不豎大拇指的在心里也能非常地敬畏:‘哇,中國人。’”
背靠祖國 更有底氣
相比李琦,入職13年的徐健在國外已經工作了9年左右,目前正在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莫桑比克、肯尼亞、俄羅斯、澳大利亞、老撾……徐健這些年工作過的國家,一只手數不過來,護照上已然蓋滿了各國的簽證,駐外征程已然遍及全球。
巴基斯坦是徐健印象最為深刻的駐外之地。由于設備的特殊屬性,乘坐武裝直升機支援前線,跟隨軍隊一起前行,碰到火拼及時躲閃等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有一次,他們遇到了一伙恐怖分子,在路上相互追趕時,他們前面的車輛直接發生了爆炸,車毀人亡。從那之后,每次在恐怖主義盛行的國家坐車,徐健都會等車子發動一會再上車,或者看一下車底有沒有炸彈之類的。
后來,在老撾的時候,徐健覺得自己“點子怎么就這么低”,不到一個禮拜之內就發生了兩起車禍。第二次車禍發生在一個環山路上。下雨路滑,轉彎的時候,司機打方向盤打得有點過急,車就翻了幾個跟頭,“我當時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完了。”徐健說。萬幸的是,翻滾的車碰到了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上才沒有滾下山崖。
此次巴基斯坦總理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巴鐵”已經成為中國和巴基斯坦友好關系的標志詞。這一點,徐健在巴基斯坦深有體會。有時候到街頭買水果,當地人就不要錢,說:“friend,friend。”
徐健說,在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一帶一路”倡議大受歡迎,“熱火朝天。在印尼當地看到的大型項目,大部分都是有中國參與的,建設速度非常快,這對當地來說基本上是一個奇跡。中國政府或者中國企業投資的話,當地是非常開心的。”徐健感覺到,在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已經深入了民心,“基本上我們說起來,當地人都會知道。”
借力“一帶一路”倡議,背靠祖國大后方,中國企業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將更加有底氣。在海外工作接近10年,徐健深刻感受到了祖國強大對于海外企業的影響。“前4年左右,中國給人的感覺可能就是經濟高速發展。但是在最近四五年之內,明顯可以感受到中國國力的強大,對跨國公司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和當地的民眾聊天,也會經常聽到他們說中國NO.1。”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