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于1月12日批準實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這是我國第一個為促進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而專門制定的戰略規劃。1月22日,國新辦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情況進行詳細解讀。
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范恒山表示,國家將對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涉及投資、財稅、金融、土地、對外開放等方面。而且,隨著《規劃》的深入實施,根據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國家還將繼續加大協調力度,給予進一步的政策支持。
構建一軸雙核兩翼產業格局
記者了解到,《規劃》站在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高度,立足安徽發展實際,緊緊圍繞承接和示范兩個關鍵詞展開。按照《規劃》定位,示范區是“合作發展的先行區、科學發展的試驗區、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
示范區覆蓋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縣、金安區,共59個縣(市、區),輻射安徽全省,對接長三角地區。規劃期為2009~2015年,重大問題展望到2020年。
《規劃》從振興裝備制造業、加快提升原材料產業、加速壯大輕紡產業、著力培育高技術產業、積極發展與長三角聯系緊密的現代服務業等方面提出了承接發展的幾大重點。目標是到2015年,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地區生產總值比2008年(5818億元)翻一番以上,人均生產總值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三次產業協調發展;開放合作不斷加強,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服務日趨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生態環境保持良好。
在空間布局方面,《規劃》提出要構建“一軸雙核兩翼”的產業空間格局,一軸包括安慶、池州、銅陵、巢湖、蕪湖、馬鞍山6個沿江市,雙核指合肥、蕪湖,兩翼為滁州和宣城市。同時,《規劃》還從空間上對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實現產業與城鎮互動發展做出了整體安排。
嚴把環保與淘汰落后關
安徽省省長王三運表示,要抓住這個歷史性重大機遇,安徽省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鎖定階段目標、建立支撐體系、堅持承接標準、形成聯動合力。
在承接標準方面,《規劃》提出了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要求:在產業轉移中要嚴禁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轉入,把承接產業轉移與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結合起來,加快推進示范區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王三運強調,承接標準有一系列指標,關鍵是要把住兩個關口,一是環保關,另一個是低水平重復關。這兩個關口將實施一票否決權。
形成合力關鍵在于兩大方面。從外部來看,要積極融入長三角地區發展,加強與珠三角、環渤海、海峽西岸、港澳臺,以至與整個中西部橫向的經濟協作和聯系。從內部來看,要調動安徽省上下的積極性,包括示范區和示范區以外其它地區的積極性、示范區內部集中區和非集中區方面的積極性,形成上下左右、省內省外同頻共振的格局。
王三運透露,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在根據國家戰略規劃進一步深化具體方案,于近日出臺《規劃》的實施細則。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