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聯重科,定向增發無疑是一個分水嶺。上市之初的第一次融資,使得中聯重科用僅僅十年時間,就一舉成長為中國工程機械的巨頭,而隨著定向增發的完成,”今日長纓在手”的中聯重科,開始啟動了向世界級企業沖刺的黃金十年,再造一個中聯重科指日可待。難怪攻城略地般在國際舞臺上頻頻出招的中聯重科,著實讓一些工程機械國際巨頭為之驚呼了。
再融資是動力,更多是壓力
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中,許多公司在上市以后,都很快進行了配股或者增發,慢則二到三年,快則一年,融資量少則5億元,多則15億元之巨。再融資所帶來的巨大動力,無疑為這些上市公司快速做大規模起到了決定性因素。
而中國工程機械的領跑者中聯重科,自從2000年度步入資本市場以來,潛心十年做產業,卻鮮有再融資的舉動,委實令人不解,難道高速提升產業高度和不斷資產重組的中聯重科“不差錢”?
“很顯然,中聯重科的產業規模發展得這么快,可能比誰都更渴求金融手段的強力支持”,中聯重科董事長兼CEO詹純新在描述產業發展過程中對于資金的愿望溢于言表。
對于中聯重科為什么沒有為此而進行再融資,詹純新曾經有一個精妙的解析。再融資是一個雙刃劍,巨大資金可以化解財務風險,帶來規模的擴張,但也同時將產業的市場風險提前轉嫁給了公司的投資者,把資金當“激素”來推動的產業擴張,肯定“缺鈣”,必然或多或少會帶來許多產業發展的“后遺癥”或者“并發癥”。
而中聯重科試圖另辟蹊徑,走內生式增長和重組并購相結合的路徑,用近乎于十年的時間,來為未來的產業基礎夯實基礎。
上市以后的頭一個十年,中聯重科用僅僅6.3億元的一次性融資,用自身的能量,通過市場的法則,匠心巧運,把玩著資本魔方,完成了一個一個的漂亮的戰略性重組。
2003年8月,一宗旨在改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格局的重大重組并購在湖南長沙正式簽約,中聯重科由此將國內工程起重機械龍頭企業浦沅集團的主要經營性資產收于旗下。業內人士表示,此宗發生在工程機械行業兩大強勢企業的并購,改變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格局,做大做強的大聯合,掀開了工程機械行業重組并購的新浪潮。
2003年12月完成對湖南機床廠資產的收購,有效緩解中聯重科的生產壓力,迅速擴大其生產規模。
2007年03月,僅出資4億多元,采取一攬子收購模式,把一直在上市公司體外循環的土地、設備、建筑物、長沙市商業銀行股權和中旺實業、中宸鋼品制造工程、特力液壓經營性資產、常德武陵結構廠、浦沅工程機械總廠上海分廠、浦沅集團專用車輛分公司等經營性資產,納入麾下,實現集團整體上市。
2008年3月,中聯重科重組并購陜西新黃工,標志著公司正式進軍土方機械產品領域。
2008年04月,中聯重科將湖南汽車車橋廠改制重組為公司控股子公司。
2008年06月,中聯重科攜手弘毅投資、高盛公司和曼達林基金,以1.63億歐元,收購世界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之一意大利CIFA100%股權,劍指歐洲工程機械發源地。
由于走的是內生式增長和重組并購相結合的路徑,面對一系列重大重組,中聯重科在并購時奉行雙方企業、員工、政府、社會等各方利益主體“多贏”原則,巧妙地破解了新舊管理層隔閡、管理理念沖突、企業文化抵觸對抗等一系列“并購后遺癥”難題。
中聯重科因成功解決了收購兼并后的企業管理難題,陸續被評為“最具成長性上市公司”和“中國A股上市公司優質管理團隊獎”,湖南省政府相關部門評價為“為大型國企改革樹立了一個樣板,其運作方式為國企改革改制提供較好的借鑒作用”。
中聯重科以技術、資金和科學管理機制作堅強后盾,使得重組效應非常明顯。重組虧損的浦沅集團后的第一年,銷售收入就達18億元,與上年同比增長了100%;實現利潤1.9億元,同比增長23倍,是過去15年利潤的總和。使浦沅在重組一年內大翻身,在國內率先成功研發出超大噸位汽車起重機,成為該領域市場高端產品的技術領跑者。五年后,浦沅集團收入、利潤分別是并購時的7.5倍和96.9倍。同樣,湖南機床廠在并購進入中聯重科以后的次年也扭虧為盈,在中國鋸帶行業重拾王者之尊,五年后,湖南機床廠收入、利潤分別是并購時的3.7倍和6.6倍。中標實業在重組以后,其收入、利潤分別是并購時的4.5倍和5.4倍。
2009年,中聯重科新并購的5家企業也釋放著并購后的活力。車橋公司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8%;物料輸送公司(原華泰重工)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2%;常德中聯液壓公司(原信誠液壓)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2%;土方機械公司(原陜西新黃工)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6%,并已在6月份實現盈利,扭轉了多年持續虧損的狀況;意大利CIFA公司得益于資源共享、協同整合,其經營狀況在歐洲同行中是最好的,率先走出全球金融危機的陰霾。
成功的重組極大地提升了產業高度和業績,換來了十年的高成長,中聯重科的資產總額已由2000年2月底的9.50億元,增長至2009年9月31日的292.65億元,營業收入由2000年全年的2.45億元,增長至2009年三季度的148.19億元,凈利潤由2000年全年的0.53億元,增長至2009年三季度的16.8億元。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龍頭企業和工程機械產品種類涵蓋最全面的企業。
再造一個中聯重科與投資者分享
作為具有責任感的上市公司,中聯重科十分懂得以感恩的心態反哺投資者,當年僅僅融資6.3億元,便已經給予了高回報。截至2008年底,向投資者分配現金紅利5.5626億元,股票紅利8.0445億元,不僅如此,公司的股本也通過送配擴張了10倍,截至2008年12月31日,總股本由上市時的1.5億股變成15.21億股。投資者從中聯重科獲得了非常豐厚的禮遇,而中聯重科則用自己的方式,還原了上市公司本來定義。
面對定向增發獲批,董事長詹純新充滿信心地表示,藉此,將再造一個中聯重科。
詹純新的自信顯然來自于定向增發項目。此次募資投向的11個項目,既有優勢產品起重機、混凝土機械的升級,也有新增產品地下施工設備、挖掘機項目的開發,及補充流動資金5億元。在中聯重科看來,募投項目增收增利:達產后銷售收入178億,凈利潤23.3億,銷售凈利率13%。
其中,大噸位起重機產業化項目,總投資達8億元,達產后可實現收入50.33億元,凈利潤7.57億元,內部收益率(稅后)為52.03%,回報率最高。
而中大型挖掘機產業升級項目,總投資6億元,建設期僅2年,項目達產后可實現收入37.78億元,凈利潤2.66億元。“這個項目將受益于西北地區城鎮化和工業化過程,達產后可形成年產6500臺中大型挖掘機的生產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社會應急救援系統關鍵裝備產業化項目,總投資5.5億元。“投產的應急救援設備,包括消防車、云梯、城市救障車、高空作業平臺等大火、地震災難時需要的裝備,很多沒有國產,市場很大,世界排名第二的工程機械制造商特雷克斯,光在這塊,就有20多億美金的收入。”詹純新充滿期待。
全球融資租賃體系項目投入最大,高達14億元。融資租賃,是金融服務業支撐傳統制造業的一種模式,是真正國際化的體現。詹純新認為。
2007年,中聯重科融資租賃的收入5億元,約占公司總收入的7%-8%;2008年收入增長到25億元,占總收入的17%-18%。2009年,收入將超過50億元,起碼占總收入的20%。
中聯重科未來的發展空間將更大,正在著手進行的定向增發一旦完成,按保守估計,所投資的項目都將使得中聯重科的業績翻番。而旗下控股子公司意大利CIFA在渡過了最為困難的金融危機以后,現在已經開始做加法,加上又在中聯重科長沙麓谷工業園開設了“廠中廠”的生產模式,比其他國際巨頭市場恢復得更快,相信在未來的幾年里會為中聯重科提供重要的業績支撐。
就在定向增發獲批之后不久,中聯重科再制造中心也順利獲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通過長達半年的層層考核與專家論證,繼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企業試點之后,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公司再制造中心憑借起步較早并已經形成了初步業務模式和一定產品規模等諸多方面的優勢,順利通過審查,與卡特彼勒等7家國際國內知名企業一道被國家列為工程機械再制造首批試點企業。這個無疑又為中聯重科增添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詹純新表示,中聯重科已經進入到了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目標直指具有世界級企業規模的前五,而為了這個產業高度,中聯重科用了十年時間來鋪墊,用了兩年時間準備,中聯重科會用心把投資者的錢用在刀刃上的,相信再造一個中聯重科指日可待。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