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5日在中國證券報獨家發布的報告稱,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有望同比增長11.5%。同時物價總水平進入上升通道,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水平(CPI)可能上漲2.5%左右。
報告稱,由于經濟刺激政策效應繼續顯現,以及工業品庫存回補等因素,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將繼續回升,將達到11.5%左右。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居民通脹預期明顯回升,預計一季度CPI和PPI可能分別上漲2.5%和5.5%。央行等部門可更多運用各種數量型政策工具,防止信貸需求過度膨脹,改變流動性過分寬松的局面。
報告建議,應落實完善已出臺的各項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合理調控房價,嚴格抑制投機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推進和完善財稅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土地財政”問題。
報告全文
刺激政策繼續顯效庫存回補推動增長
——一季度中國經濟形勢預測分析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
2009年經濟運行好于預期
2009年,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執行力度、宏觀經濟回升以及資產價格上漲均超過預期。政府投資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政策激活了住房、汽車等中期消費熱點,外貿進出口雖大幅下降,但保住了市場份額。此外,居民消費物價年底前由負轉正,通脹預期明顯增強。
經濟增速逐季回升,經濟運行好于預期
2009年,我國實現GDP總量335353億元,按年平均匯率6.8311計算,約為4.9萬億美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7%,超額完成“保8”任務。分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別增長6.2%、7.9%、9.1%和10.7%,呈現出逐季回升態勢。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5477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56958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142918億元,增長8.9%。一、二、三產業結構為10.6:46.8:42.6。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刺激計劃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被加碼,地方投資積極性使實際新開工投資規模大大超過4萬億原計劃,也帶動了新增貸款大大突破5萬億的預期計劃。政策刺激力度超預期迅速扭轉了經濟下滑趨勢,并帶動全年經濟增長超預期。與此同時,房地產、股市等資產價格超預期上升,帶來了通脹預期的顯著增強。
工業生產快速回升,企業效益逐步改善
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生產快速回升。200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0%,增幅較上年低1.9個百分點。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9.7%和11.5%。工業生產呈現逐月快速回升的態勢,特別是重工業加速回升,輕重工業增速差擴大。重工業增速由前兩個月的2.7%大幅回升至12月的21.4%,輕工業增速則由前兩個月的6.5%回升至12月的12.1%。其中,在11月份重工業生產增速比輕工業生產增速快9.6個百分點,創1998年以來歷史最高水平,預示經濟增長速度將進一步提升。
工業企業效益逐步好轉,11月份利潤增速大幅轉正。2009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5891億元,同比增長7.8%,增速較上年同期高2.9個百分點,較前5和前8個月的增速分別提高30.7和18.4個百分點,同比增速在連續下降10個月后,在11月份實現大幅正增長。
國內需求高速增長,國外需求大幅減弱
政策帶動投資高速增長。在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的帶動下,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2009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30.5%,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33.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7.9個百分點,為1990年開始編制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統計以來最高實際增速。涉及民生領域的投資大幅增長,全年基礎設施(扣除電力)投資41913億元,增長44.3%,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增長61.8%,教育增長37.2%,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增長58.5%。2009年資本形成對GDP的貢獻率為92.3%,顯著高于1978-2008年36.7%左右的平均貢獻率水平,對GDP的拉動為8.0個百分點,形成“增長靠投資、投資靠政府”的應對危機政策刺激下的非正常應激運行狀態。
政策激活住房、汽車等中期消費熱點。2009年全年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同比增長15.5%,實際同比增長16.9%,創1985年以來年度最高水平。在擴大消費政策的刺激下,住房、汽車等消費熱點大幅升溫,均出現超出預期的井噴式增長。200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371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2.1%,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長43.9%;商品房銷售額43995億元,比上年增長75.5%,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增長80.0%。2009年全國汽車銷售高達1364.48萬輛,成為全球新車第一消費大國,同比增長46%,其中乘用車銷售1033.13萬輛,同比增長53%。2009年最終消費對GDP的拉動為4.6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達52.5%,略高于2008年45.7%的貢獻率水平,也高于1978年以來45%左右的平均貢獻率水平。
外貿進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年底增速由負轉正。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進出口形勢急轉直下,2009年全年出口同比下降16%,進口同比下降11.2%,貿易順差為1960.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4.2%。2009年一季度形勢最為嚴峻,5月份以后,進出口降幅開始減緩,12月份外需進一步好轉暖,出口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17.7%;我國國內需求增長強勁,進口在11月份增長26.7%,年內首次實現正增長,12月份增速高達55.9%。2009年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為-44.8%,顯著低于1978-2008年8%左右的平均貢獻率水平,對GDP拉動為-3.9個百分點。
年底前物價由負轉正,房價快速上漲
2009年,我國居民消費品價格(CPI)同比增速在連續下降9個月后,11月份首次轉為上漲,12月份在北方地區數十年來最寒冷天氣導致蔬菜等食品價格飆升的帶動下上漲1.9%,主要是食品上漲了5.3%,拉動了CPI上漲1.74個百分點,居住支出價格上漲1.5%,拉動CPI上漲0.21個百分點,這兩項加在一起是1.95%。全年CPI累計下降0.7%。2009年,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增速在連續11個月下降后,12月份首次轉為上漲1.7%,全年PPI累計下降5.4%,不過,PPI環比自4月份起連續9個月正增長。
房地產價格大幅飆漲。2009年3月份以來,房屋銷售價格環比已經連續10個月正增長,同比房價自6月份轉正后加速上漲。1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8%,漲幅比11月份擴大2.1個百分點。200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比上一輪房地產價格高漲時期的2007年高20.8%。目前一線城市房價已超過2007年下半年的高點,部分二、三線城市房價也接近或超過2007年的高點。
一季度我國GDP有望增長11.5%
一季度我國經濟將呈現出繼續回升趨勢,初步預計一季度我國GDP增長約11.5%左右。
工業生產繼續快速增長
一季度,推動工業生產的積極因素主要有:(1)自去年三季度以來我國經濟開始進入基欽周期的短周期再庫存化階段,特別是強烈通脹預期使得能源原材料庫存回補需求大增,拉動工業生產快速增長。(2)2009年住房、汽車市場火爆拉動鋼鐵、建材、化工以及家電等行業快速發展。(3)主要貿易伙伴經濟企穩回升使得外需有所恢復,工業品出口交貨值有望穩步增加。(4)去年同期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工業急劇下滑的低基數因素,使得一季度工業生產呈現出恢復性增長的特征。(5)2010年1月,全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5.8%,雖然低于上月0.8個百分點,但該指數已連續11個月位于臨界點——50%以上,表明制造業經濟總體繼續保持回升向好勢頭。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60.5%和59.9%,均連續12個月處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新訂單數量增長顯著,制造業生產繼續保持穩定較快增長。
當然,2009年閏二月,較今年工作日多一天,此外,數十年罕見的寒冷天氣導致北方部分地區取暖用氣緊張,大雪影響電煤運輸進而使得個別地區電力出現緊張,因而極端天氣將對部分工業生產帶來一定影響。
總體來看,隨著工業品庫存的逐步回補,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生產將延續去年四季度快速增長勢頭,預計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將增長17.9%左右。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增速加快
一季度推動消費增長的因素主要有:(1)政策推動消費穩定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促進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消費刺激政策大部分得到延續,并不斷完善和加大支持的范圍和力度。與上年初以“投資”為抓手遏制經濟下滑不同,今年消費成為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著力點。(2)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有助于消費水平提升。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8%,遠高于1979-2008年30年均7.2%的增速,農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8.5%,高于1979-2008年平均每年7.1%的增速。目前,勞動力市場由危機后一度農民工返鄉潮變成“招工難”,局部地區局部領域勞動力供應緊張,有助于提高勞動者報酬。(3)一季度汽車、家電等消費熱點市場仍然活躍,有助于帶動消費增長。(4)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醫保續接、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提高退休金以及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等有助于改善收入預期,提升居民消費信心。(5)與上年同期負增長不同,消費品價格的回升會推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增速。
抑制消費的因素主要有:(1)“家電下鄉”等政策效應衰減影響農村消費增長。(2)進入冬季以來寒冷天氣導致蔬菜、水果等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消費品價格上漲影響居民實際購買力,特別是食品開支增加會擠出中低收入群體的其他商品消費。(3)近期股市低迷、針對房價的調控政策等導致居民財富效應降低,并影響居民消費信心。
綜上所述,初步預計,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17.8%左右,考慮到零售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速較上年同期略有放緩。
投資增速將從高位有所回調
一季度有利于投資增長的因素主要有:(1)前期新開工項目非常多,后續在建投資規模較大。2009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5.2萬億元,同比增速高達67.2%。(2)年初地方政府投資積極性很高,各地都想趕在刺激政策退出前加大投資規模,特別是許多地方以國家級區域規劃的名義加快投資步伐。2009年,珠江三角洲、海西經濟區、深圳綜改試驗區、江蘇沿海、橫琴島、關中―天水、遼寧沿海、長吉圖、黃河三角洲等九個區域發展規劃獲批上升為國家戰略。(3)近年來一季度貸款規模都比其他各季度大,特別是寬松政策慣性有助于支持固定資產投資的信貸規模。2003年以來的最近七年,新增貸款規模均呈現出前多后少的特征,一季度平均新增貸款規模占全年總新增貸款的比例為35.8%,特別是2009年占比高達47.8%。今年也不例外,一季度新增貸款估計在3萬億元左右,約占全年新增貸款目標的40%左右。(4)企業效益逐步好轉增強投資積極性。隨著宏觀經濟企穩回升以及價格水平的止跌上漲,企業利潤由上年初的大幅下挫逐步轉為快速增長,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前兩個月同比下降37.3%,而到11月份同比大漲72.8%,1-11月累計同比增長7.8%。
抑制投資增長的因素主要有:(1)投資調控政策做出調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0年要保持投資適度增長,重點用于完成在建項目,嚴格控制新上項目。2009年12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8%,比上月回落3.5個百分點;1-12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0.5%,比1-11月回落1.6個百分點。季節調整后,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已持續幾個月小幅下行。(2)中央投資增量減少。盡管4萬億投資計劃中1.18萬億中央投資分兩年實施,但從增量來看今年明顯下降,特別是與去年初快節奏下撥中央投資相比,今年初將會放慢步伐。(3)盡管新增貸款規模仍然較大,但從增量來看有所放緩,一季度新增貸款規模同比增速將會明顯下降。從政策方向來看,將嚴控新上項目貸款,嚴控高耗能、高污染項目貸款。同時,為了控制信貸規模過快增長,央行決定自1月18日起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外,窗口指導、央票發行以及規范二套房貸、土地出讓金首付提高到50%等政策都在收緊流動性,特別是對地方投融資平臺公司的貸款從嚴將對地方項目有所約束。2009年后期,地方項目投資增速開始回落。1-12月份,地方項目投資增長32%,比1-11月回落達1.9個百分點。
綜上所述,初步預計,一季度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為22.5%左右,較上年同期有所放緩。
外貿出口將出現恢復性增長
一季度推動外貿出口好轉的因素主要有:(1)世界經濟將出現恢復性增長。一季度,世界經濟運行仍處于基欽周期中的庫存回補階段。大部分國家在回補庫存的要求下,將進一步增加產品采購規模,國際商品市場表現趨于活躍,全球貿易增長將有所恢復。同時,各國刺激政策效應逐步發揮積極作用,以及去年同期世界經濟處于最困難階段等因素,使得一季度世界經濟將出現恢復性增長,我國外貿出口形勢將有所好轉。(2)2010年繼續堅持穩外需、保份額的外貿政策。保持出口退稅政策的穩定,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率,支持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等政策繼續發揮積極作用。(3)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2009年人民幣名義匯率僅升值1.7%,實際有效匯率升值4%。目前,盡管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較大,但是,為了保持經濟平穩增長,鞏固外貿出口回穩趨勢,維護國內企業利益,我國有關部門明確表示將繼續維護匯率基本穩定。(4)基數因素將推高一季度進出口增速。去年一季度我國出口大幅下降了19.7%,進口降幅更是高達30.9%,較低的基期因素將推高今年一季度進出口增速。
不利于外貿增長的主要因素有:(1)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歐美各國普遍存在產能過剩,失業率居高不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以中國為代表的出口導向型國家深受其害。美國對中國的輪胎、銅版紙及鋼絲層板等產品,歐洲對中國的鋼鐵制品、葡萄糖酸鈉和鋁質車輪等產品實施了貿易制裁,印度等國對中國產品展開貿易救濟調查,這些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將在一季度逐步體現出來,所涉及相關產品的出口乃至行業的發展將遭遇重大打擊。(2)世界經濟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目前仍是政策刺激下的恢復性增長,難以強勁復蘇。同時,歐美國家在危機和高失業率的影響下,短期內過度消費的模式受到了較大打擊,居民個人儲蓄率出現快速回升,對進口需求減弱。
綜上所述,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特別是進口將出現大幅恢復性增長,預計一季度出口額將同比增長16%左右,進口額增長32%左右,貿易順差將達到430億美元左右,同比下降31%左右。
物價總水平進入上升通道
一季度,推動物價回升的主要因素有:(1)超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大量流動性成為物價上漲的基礎。2009年人民幣新增貸款高達9.59萬億元,接近調控目標5萬億元的一倍,M1、M2期末值同比增長32.4%和27.7%。貨幣乘數由國際金融危機之初的3.8左右回升至目前的4.4,基本接近2001-2008年4.5的平均水平。(2)數十年來最寒冷的天氣使得蔬菜、水果價格大幅上漲,進而帶動了食品價格的上升,同時農產品(16.10,0.54,3.47%)勞動力成本上升也會帶來食品價格的穩步回升。(3)國際初級產品價格穩步上行以及熱錢流入等因素會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4)2009年,國內成品油價格五升三降,每噸汽柴油出廠價累計上調1520元和1390元,分別上調了27.2%和28%;下半年以來,國家上調電價、各地普遍上調水價等。政府公共產品價格的上調對今年物價形成一定推動作用。(5)翹尾因素成為推動物價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測算,由于2009年基數帶來的一季度CPI翹尾因素為0.9個百分點,1-3月分別為0.8、0.8和1.1個百分點。一季度PPI翹尾因素為4.3個百分點,1-3月分別為3.7、4.5和4.8個百分點。
抑制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有:(1)目前,我國社會總供給仍然明顯大于總需求,工農產品供給充分,特別是工業領域普遍存在復雜的產能過剩問題,總體供求關系有助于抑制物價上漲。(2)食品歷來是我國物價中影響最大的因素,目前國內糧食供給有保證,糧價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國內糧食連續六年豐收,糧食供給形勢大為改善,國家儲備糧庫充裕。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糧食總產量達到5.3億噸,比上年增長0.4%,連續6年增產;2009年中儲糧收購的糧食和油料數量創下新高,全年中儲糧收購各類政策性糧食和油料8937萬噸,占到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6.8%。生豬供給同樣充足,2009年末生豬存欄4.7億頭,增長1.4%。
綜上所述,初步預計,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5%左右,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5.5%左右。
如何認識一季度的經濟高增長?一要清醒認識經濟回升主要是政策刺激的結果,我國經濟自主性增長的動力仍然不足。我國經濟運行剛剛開始從危機沖擊后的應激運行狀態向正常運行狀態過渡階段,還沒有進入政府刺激政策退出后仍然可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正常運行狀態。二要清醒認識歷史基數低對短期數據的重要影響。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僅為6.2%,2010年一季度GDP增長11.5%左右,似乎超過了中國9.8%的長期潛在增長水平,但即使政策力度不作出調整,2010年后面的三個季度會因基數抬高而呈現增速回落,一季度的高速增長不可持續。三要看到庫存回補對經濟回升的短期影響。由庫存調整引起的三年左右一輪的最短經濟周期波動(基欽周期)歷史統計規律證明,典型的去庫存化引起的經濟下滑約四個季度,庫存回補推動的經濟回升也約長四個季度,另外四個季度是過渡階段。從2009年三季度開始的全球庫存回補將有利于2010年二季度之前四個季度的經濟回升,但2010年下半年世界經濟短期指標將不如前面四個季度那樣亮麗。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