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于勇就生產經營、安全環保、信訪穩定以及下一步發展思路等,對河鋼宣鋼、河鋼宣工進行調研。他強調,黨的十九大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是河鋼向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做出的莊嚴承諾,也是河鋼人應有的責任擔當,各單位必須當作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高度重視,抓實抓細。同時強調,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高學習能力,樹立跨界思維,讓企業擁有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更多手段和更多辦法,以現代的思維方式和現代的手段提高對各類社會資源的配置能力,促使企業實現根本性轉變。
集團黨委副書記李炳軍一同調研。
調研現場
當日上午,于勇首先察看了河鋼宣鋼的廠容廠貌,并登上2500m3高爐爐臺,深入到爐前、主控室和送風平臺實地調研,送上了集團對一線員工的關心和問候,現場了解了高爐生產運行和技術經濟指標等情況。置身于整潔有序的生產現場、寬敞明亮的主控室,于勇對河鋼宣鋼現場管理和環境治理能力,以及系列技術經濟指標表示滿意,稱贊河鋼宣鋼關鍵部位的環保管理已經達到了集團一流水平,技術指標、成本指標達到了集團煉鐵系統的領先水平。
隨后,于勇聽取了河鋼宣鋼、河鋼宣工的工作匯報。
于勇對兩家企業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河鋼宣鋼、河鋼宣工近兩年特別是今年以來的工作發生了巨大變化,集團對此是滿意的。集團從中不僅看到了兩個單位領導班子扎實的工作作風、務實的工作態度,同時看到了對待市場的態度和經營理念實現了很大提升。按照當前這樣的發展趨勢,兩家企業很快就會發生根本性轉變。面對時代的進步和全面市場化的競爭態勢,我們必須改變經營方式,必須轉變觀念、拓寬思路。未來,這個行業必然還是傳統行業,但駕馭這個行業的隊伍和理念絕不能一成不變。對于企業來講,無論是產品競爭力的問題,還是市場的問題,所有的問題歸結到一點都是自身的問題。都必須從自身找問題,從自身尋求改變。從當前工作來看,河鋼宣鋼、河鋼宣工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針對當前和下一步工作,于勇強調,要高度重視安全、環保和穩定工作,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創造良好環境。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河鋼作為國有特大型企業,為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安全穩定的生產環境,是河鋼向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承諾,也是河鋼人的擔當和責任。這是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絕不能掉以輕心。安全和環保工作越來越關乎企業命運,當前宣化已經成為我省環境挑戰最大的地區之一。河鋼宣鋼、河鋼宣工一定要進一步提高工作標準,提高管理水平,堅決杜絕安全生產事故和環境事故。要把改善環境和提高環保水平當作大事來抓,隨著企業經營的改善,在做好環保工作的基礎上,還要在改變環境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實現企業面貌的新提升。在信訪穩定方面,要認真對待職工群眾的合理訴求,本著充分理解的態度,積極理順渠道、加強溝通,及時化解矛盾,全力促進和維護企業穩定運行。
于勇強調,要持續保持良好的市場氛圍和較快的上升勢頭,確保完成全年生產經營目標。今年以來,河鋼宣鋼、河鋼宣工生產經營發生的巨大變化,一方面得益于外部市場的改變,另一方面更得益于兩個企業自身工作的改善。集團更愿意相信,企業的變化,不完全是市場的因素,而是因為我們開拓市場的因素;市場的變化,不是市場本身發生了多大變化,而是因為我們對待市場的態度發生了根本變化。要抓好當前各方面工作都在向好轉變的機會,繼續保持持續上升的生產經營態勢,在確保完成2017年生產經營目標的基礎上,抓緊謀劃2018年的工作。2018年集團還將要確立一些新的目標任務。希望你們提前研究明年還有哪些措施和手段比2017年的表現更好,比2017年的業績更好。這就需要大家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用現代的手段、現代的思維方式看待歷史上走過的路,看待我們在金融等多個方面所擁有的可供選擇的社會資源。當今時代,社會資源無處不在,一個企業的資源配置能力,是對團隊智慧的考驗,也決定著企業未來發展的高度。真正強大的企業都有著極強的資源駕馭能力,都能夠利用社會資源解決企業自身問題。靠自有資源作支撐的企業,能力一定是有限的。如果能拓寬視野,把全社會的積極因素變成我們的資源來駕馭,企業的競爭力一定是無限的。
于勇強調,要不斷提升學習能力,樹立跨界思維,讓企業有更多的手段、更多的辦法去應對挑戰,不斷增強駕馭企業的本領。地處張家口地區的河鋼宣鋼和河鋼宣工,一定要成為這一地區的前沿企業,要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很超前、很積極的因素。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向同行學習,還要善于向其他行業學習借鑒。無論任何行業,治企的理念都是相通的,先進的思維方式都是可以學習借鑒的。企業的根本轉變,首先需要理念的根本轉變。節省費用和創造價值同等重要,但面對重大挑戰,“創造”比“節省”對企業更具價值。因為“創造”在未來可持續發展方面會帶給企業更多的選擇。
于勇還對加強資金管理,嚴控資金支出,防止資金風險提出要求。(本文來自河鋼)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