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農機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著65年歷史的老牌國有企業,主要業務是研發、生產拖拉機和農機具。
走進東風農機廠區,穿過一整排嶄新的數字化機床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極富年代感的廠房大樓。東風農機黨委書記、總經理徐小林的辦公室就在這棟老式辦公樓的二樓,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簡單的辦公桌后面,連張老板凳都放不下。迎面走來的徐小林,穿著一身整潔的工廠制服,目光親切而溫和。
東風農機
最近幾年,受世界經濟形勢低迷、全球性農機產能過剩的影響,我國農機的進出口情況不是很樂觀。但東風農機卻逆勢上揚,從緬甸、孟加拉、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和烏克蘭、土耳其等東歐國家吸引了大量訂單。
問及企業如何保持強有力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時,徐小林回答道:“我覺得是創新。記得2003年我們還只能生產小型手扶拖拉機,你看現在廠里基本都見不著手扶拖拉機了。經過十幾年的黃金發展期,現在企業的高附加值大中型拖拉機比重已經超過90%,產品成功打入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在2015年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企業逐步探索,打破了產品單一的格局,打造多種農機機械全過程產業生產基地。”
在徐小林看來,東風農機的發展還得益于國家的好政策。“我們趕上了好時代。由于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發展才這么快這么順。”他介紹,2004年,國家實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2014年農民購置農機適用13%的稅率,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的創新發展。“企業近幾年的研發費用始終保持在銷售額的3%以上,每年近1億多元的技改投入,讓我們有足夠的底氣去開拓國際市場。”徐小林說。
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稅務機關對企業也給予很多支持。“隨著企業產品逐步多元化,在拓展市場過程中,我們遇到的涉稅問題日益增多,涉及的出口退稅業務量也逐漸增加。江蘇省常州市國稅局在幫助企業辦理出口退稅方面,創新舉措,實干為民,在我們遇到難題時,他們總是第一時間為我們尋求解決辦法。”徐小林說。
今年年初,由于其他部門調整商品代碼,使得東風農機在申報出口退稅時信息出現大量“問題”。常州市國稅局積極會同各方研究解決方案,降低了因代碼變更給企業申報退稅帶來的不利影響。
“2016年,國稅局相繼經歷營改增和金稅三期系統上線,由于稅種和操作方式的兩次變更,公司完成了兩次非居民付匯合同備案。常州市國稅局及時組織相關業務培訓,還派來業務骨干給我們面對面輔導。隨著稅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網絡辦稅的日益普及,我深深感受到稅務機關正在跟我們同步創新,同步發展。”徐小林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