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信息全面數字化、船舶全方位助航、全過程預警,船閘運行狀態自動監測,船舶通行更快捷,船東更滿意。2月4日,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簡稱三峽局)召開的2010年工作會議,描繪了2015年三峽通航工作全面實現通航智能化、裝備現代化、管理協同化、服務便捷化后的美好前景。
2009年,三峽通航效益實現歷史突破,服務水平得到新的提升。三峽斷面貨物通過量首次突破7000萬噸、達到7425萬噸,同比增長8.45%。其中三峽船閘主要通過量指標呈“三降一升”,全年共安全運行8082個有載閘次,通過各類船舶近5.2萬艘次,通過旅客73.99萬人次,同比分別下降6.69%、6.39%、13.45%,通過貨物6088.73萬噸,同比上升13.38%,通航效率明顯提高。
三峽局局長李維太提出,抓住內河航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更好地踐行“一切為了通航,一心服務船方”核心價值觀,未來一個時期,三峽通航確立的發展目標是全面實現“四化”,構建“四個通航”,達到“兩個世界一流”。即:到2015年,全面實現通航智能化、裝備現代化、管理協同化、服務便捷化,構建暢通通航、高效通航、安全通航、綠色通航;到2020年,三峽通航管理水平和通航保障能力全面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據了解,通航智能化的內容包括船舶航路航法體系健全,數字航道系統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和應用,為轄區內船舶提供全程智能助航和安全預警;裝備現代化的內容包括船舶監管系統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現有船艇巡航模式得到根本改變,通航設施初步實現狀態檢修,船閘平均停航檢修時間縮短20%,裝備保養體系完備;管理協同化的內容包括通航組織、安全監管、船閘運行、錨地管理和應急反應等業務系統的高度集成,信息共享數據中心、通航指揮綜合業務平臺、協同辦公平臺全部建成,水資源綜合利用協調機制順暢有效;服務便捷化的內容包括船閘運行管理系統和通航服務呼叫中心、信息發布公共服務平臺全部建成,通航設施的通航潛力得到最大限度挖掘,船舶通過兩壩快速便捷,船東滿意度位居長航前列。
今年,三峽局將認真學習貫徹張德江副總理長江航運調研重要講話精神,強化安全管理,進一步提高安全監管和應急反應能力,提高運輸保障和服務水平,擴大三峽通過能力,并將最終確定三峽通航管理體制。
根據三峽局確定的目標,今年三峽斷面貨物通過量將達8300萬噸,三峽船閘貨物通過量7000萬噸,葛洲壩船閘貨物通過量7300萬噸;正常情況下GPS入網船舶隨到隨過;航道維護尺度保證率100%,三峽船閘、葛洲壩船閘搶修到達時間分別實現60分鐘以內、20分鐘以內;人命救助成功率不低于95%;水上應急反應到達時間少于15分鐘。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