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一場慶祝建軍90周年的盛大閱兵儀式在此舉行,強大的閱兵陣容讓舉國上下為之振奮。現場同樣引人矚目的,還有支撐央視高空拍攝的特種設備——來自中聯重科的起重機、泵車等多臺4.0系列高端智能裝備。
中聯重科4.0系列高端智能裝備助力建軍90周年閱兵儀式央視直播
從2014年開始,中聯重科聚焦實施產品升級換代“4.0”工程。如今,這批有“大腦”,能感知外部信息,會主動思考的4.0新品已陸續投向市場,成為行業最具競爭力的產品。以參與建軍90周年閱兵的56米高精高效泵車為例,上市以來,該產品已累計實現銷售額21.2億元。
4.0系列產品是中聯重科自主創新的最新成果,也是60余年技術積淀的結晶。作為科研體制改革過程中孵化而來的企業,中聯重科擁有良好的“創新基因”,它的成功與它所依托的“母體”優勢密不可分。
尋根中聯:從北京方家胡同起步
中聯重科的“母體”——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以下簡稱“建機院”)是國內唯一集建設機械科研開發和行業技術歸口于一體的應用型研究院,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61年前。
1956年,建機院的前身建筑工程部機械施工總局設計室在北京成立。同年設計室與金屬結構總局設計室臺并。1960年改名為建筑機械金屬結構研究設計院。1962年撤院更名為建筑機械金屬結構研究所。1963年11月研究所的機械部分劃歸第—機械工業部,成立建筑機械研究所。1969年底遷往湖南常德。1978年劃歸國家建委,遷來長沙。1993年正式更名為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
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前身北京方家胡同舊址
幾易其址、幾次更名的建機院,也由一個規模不大的設計室發展成為面向全國、專業齊全的建筑機械和城市車輛綜合性科研機構。
資料顯示,建機院內設有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路橋機械、城建環保和城市車輛5個研究所,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開發、推廣及標準制(修)訂,開展行業活動和學術交流。
作為國家級綜合科研機構,建機院人才隊伍素質過硬,至1996年已擁有專業技術人員334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2人,高級技術人員77人。院內建有多個試驗室。計算中心配有美國SGI計算機工作站。國家建筑城建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部商品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建設機械協會的11個專業委員會秘書處也設在建機院。
建機院科研人員正在SGI計算機工作站上進行設計與研究
科研龍頭:技術底蘊鑄就科技之魂
雄厚的技術力量、先進的試驗裝備以及濟濟的人才優勢疊加,使建機院在全國建設機械行業占有重要的主導地位,為行業科技進步和產品升級換代做出重要貢獻。
作為行業的科研龍頭,建機院每年均有一批各類科研成果問世,為全國工程機械企業輸出技術,被譽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技術的“發源地”。
1966年,由建機院設計、上海華東建筑機械廠制造的混凝土攪拌運輸車
據統計,建機院共完成國家重大科研課題643項,榮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32項,獲授專利137項,負責制定、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79頂,技術水平在國內同行業領先,一些技術甚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從五十年代起,特別是在“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間,建機院參與了人民大會堂、劉家峽利富春江水電站、中國第—座電視塔、北京地鐵、東方紅3號衛星等一系列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因參與年產千萬噸級露天礦成套設備的研制,建機院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并受到李鵬總理的表彰。
1987年李鵬總理頒發的表彰證書
隨著時代的前進,科研成果斐然的建機院也面臨當時國內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其傳統體制需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為使建機院在建設機械行業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建設部1985年將其列為國家科技體制改革試點單位。1992年9月28日,時任建機院副院長的詹純新帶領7名技術人員,借款50萬元組建中聯建設機械產業公司,開始探索科研院所市場化之路。經過多年的實踐,建機院完成了從傳統的科研院所到國際化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歷史性轉變。建機院幾代人的智慧和勤奮,也徹底融入企業的血液,鑄就了中聯重科的科技之魂。
產業騰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新時代
自公司成立25年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中聯重科不僅成為科技開發主體,以技術創新推動產品研發,驅動企業飛速發展,還傳承了國有科研院所的使命和責任,對行業前瞻性、基礎性的技術難題進行了重點攻克,引領、帶動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振興。
中聯重科在創新上始終不遺余力。全球起重能力最大2000噸全地面起重機、全球最長101米碳纖維臂架混凝土泵車、全球最大水平臂上回轉自升式塔式起重機、全球最高的登高平臺消防車、中國首臺32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中聯重科陸續推出一大批世界標志性產品,刷新全球對于中國制造的認知和評價。
2017年5月,中聯重科ZCC3200NP起重機助力“華龍一號”穹頂成功吊裝
2016年5月,中聯重科QAY2000全地面起重機在新疆哈密助力風電吊裝
2013年7月,中聯重科101米泵車助力“華中第一高樓”建設
中聯重科DG113登高平臺消防車打破了國外對超高米數登高消防車的壟斷
當前,中聯重科耗時三年全力推進的以“模塊化平臺+智能化產品”為核心的產品4.0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首批工程機械4.0產品在全球花開遍地。中聯重科主導編制的國際標準ISO19720-1也于今年6月正式出版發行,成為該行業首個由中國主導參與并正式出版發行的國際標準,在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的同時,有效提升了中國裝備制造的國際話語權。
從科研院所到世界級企業,傳承與創新的故事仍在中聯重科不斷發生。科技之魂和工匠之心,將推動中聯重科繼續厚積薄發,在全球市場競爭中釋放更大的能量。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