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世界消除貧困日,是聯合國為消除極端貧困所專門設定的節日。過去二十多年間,全球減貧事業取得了一定成績,全球貧困人口減少了一半。中國尤其表現優異,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
這一令人矚目的成就離不開政府的努力、經濟發展的支持,更離不開各企業多年來的參與和貢獻。
與愛同行,卡特彼勒讓公益為愛護航
攜手消除貧窮和歧視,才能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卡特彼勒基金會一直積極參與中國的扶貧、減貧事業,通過支持改善農村學校飲用水、支持弱勢和留守兒童教育,以及支持改善自然環境,幫助貧困地區人民更有效地尋求經濟和受教育機會。
支持教育扶貧
卡特彼勒致力成為有責任心、有貢獻的“企業公民”,而教育問題是卡特彼勒重點關注的扶貧方式之一。卡特彼勒青州工廠多年來不遺余力地支持當地小學改善教學條件,開展過閱讀、心理輔導等多種多樣的互動活動。2016年又向青州駝山小學捐贈了新閱讀室,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 慣。而卡特彼勒天津辦事處的同事,則向甘肅貧困地區的小學捐贈了衣物、書本和文具,幫助改善教學條件。
在中國,卡特彼勒基金會與多家公益伙伴們建立合作,關注貧困群體從早教到就業各個階段的教育項目,幫助他們自立自強、更好地融入社會。多年來,我們一直支持為貧困偏遠山區的幼兒普及學前教育,為流動兒童提升閱讀與基礎語文教育,為特殊教育兒童提升基礎文化和算術知識,為非優勢年輕人提供免費正規職業教育,以及為貧困人口提供發展經濟所需的基礎財務知識培訓等項目。
致力生態扶貧
除了教育扶貧,卡特彼勒基金會也在改善環境的基礎上,延伸開展了生態扶貧。2011年卡特彼勒基金會攜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開展了公益林項目,不但幫助當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同時創造潛在的經濟效益。
從2014年起,公益林項目開始轉型,從單純注重防風防沙和水土保持的生態綠化林向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生態果木林轉化。在改善環境休養水土的同時,卡特彼勒基金會幫助公益林所在地區農戶提高收入,尤其是留守婦女和貧困家庭。
截至目前,公益林項目已經在北京延慶、河北邢臺、衡水和山西寧武縣、隰縣等地種植蘋果樹、棗樹、核桃樹、桃樹、海棠樹等果樹約350畝。公益林從2015年開始收獲少量水果,2017年將是大量收獲水果的第一年,預期將收獲蘋果7,500公斤,鮮桃4,000公斤,這都將轉變為相當可觀的經濟收益。
改善農村校園衛生飲水
在推動教育扶貧與生態扶貧的同時,卡特彼勒同樣關注農村學校的生活環境改善問題。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豐寧縣的鳳山二中,全校2,000余名師生一直飲用學校水井的水。但由于水井鋪設的鋼管管道嚴重銹蝕,水里的沉淀物變多,水質發生污染,嚴重影響師生們的日常飲水。此外,學校內只有一個旱廁且氨氣嚴重超標。
改善農村校園衛生飲水
2016年,在卡特彼勒基金會的支持下,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的“母親水窖 — 校園安全飲水” 項目走進了鳳山二中,為學校新建了完整的凈水設施,讓所有師生喝上了安全衛生的凈化水,一步解決打水難、洗手難、如廁難的問題。并且,由于不再需要購買飲用水,學校平均每年可節省近7,000元人民幣的費用。學校將這筆資金用于改善其它學校設施,進一步提升辦學條件,為學生們提供了更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甚至擺脫世代貧困的循環。
2016年起,“母親水窖”項目共走進了河北、江蘇、山東和寧夏的六所農村學校,解決了4,821名師生的清潔飲用水問題,為他們創造了更好的生活條件。從長遠看,飲用水與衛生環境的改善,可大大降低介水等疾病的發病率,減少家庭的醫療費用,也有助于吸引和留住優秀教師,推動當地教育水平和經濟軟環境的提升。
以上樁樁件件,只是卡特彼勒推動中國扶貧事業的些許縮影。未來,卡特彼勒基金會將會繼續推廣慈善事業,為實現中國新扶貧目標貢獻力量,為構建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