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來,與乘用車一路高歌猛進的發展態勢不同,商用車的產銷量經歷了重大考驗。自2010年銷量高峰之后,接下來的五年,重卡市場一直處于“低迷”態勢,甚至進入“寒冬季”,直到2016年才出現回暖。
中國重汽在“十二五”期間重型卡車板塊憑借技術創新以及借力“一帶一路”倡議,整體上漲7.4%。在重卡市場增長“逆境”下,取得這樣的成績亦是不易。
“一是國家消費政策的拉動,二是我們按照‘供給側’改革的要求,進行智能化車輛改造,通過提升更加適應市場需求。”在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純濟看來,這就是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關鍵所在。
雙軌拉動
進入2017年,中國重汽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中國重汽10月11日發布的銷量公告顯示,1~9月其累計銷量為101,561輛,同比增長86.33%。對此,中國重汽商用車銷售部副總經理張帆表示,治理運輸車輛的新GB1589政策的頒布使重卡需求量回暖,宏觀經濟的復蘇也使重卡需求增長,政策利好與經濟回穩加劇了重卡的周期性波動,讓2017年重卡市場的發展格外強勁。
有專家指出,重卡市場歷來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是政策法規的方向標。重卡作為生產資料與勞動工具,受宏觀環境和市場形勢雙重影響。過去六年,在經濟復蘇乏力等不利因素影響下,2011年~2016年重卡年銷量分別為:88萬輛、64萬輛、77萬輛、74萬輛、55萬輛、73萬輛,2015年時年銷量(55萬輛)幾乎只有2010年的一半。
然而,在此逆境中,中國重汽通過出口引進雙軌拉動,砥礪前行,依然保持領跑地位。
轉型的曼技術產品日漸成為中國重汽核心,對整體數據起到支撐作用。“曼技術產品的持續上量,使得中國重汽的產品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曼技術產品的銷量開始攀升,極大減緩了中國重汽整體銷量的下滑。”中國重汽總經理蔡東坦言。
與此同時,海外市場作為中國重汽的優勢領域,持續為重汽銷量做出貢獻。據中國重汽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重汽重卡整車出口2.5萬輛,占全國重卡行業出口總量的四成,連續十二年牢牢占據國內重卡企業出口首位。
如今,中國物流運輸市場正在發展變化,物流企業正在升級轉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在多個場合提到中國物流業對運輸工具的需求在發生變化,運輸車輛趨于高端化。隨著國民經濟轉型推動,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開始傾向于使用高端重卡,這也給中國重汽帶來了新的機遇。
創新轉型
中國重汽基于曼技術開發的中高端國產化車型豪沃品牌,在國內重卡市場具有領先優勢。豪沃系列車型于3年前開始陸續上市,銷量占比正逐步提升;受益于國內排放和安全法規加嚴、消費升級日益明顯,定位于中高端重卡的豪沃系統車型未來的增長前景十分樂觀。
據了解,中國重汽與曼合作項目在2012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相繼建成了曼發動機生產線、車橋生產線、駕駛室生產線和整車裝配線。2013~2014年間,曼平臺T系列重卡以及曼TGA的高端國產化車型——汕德卡品牌也全面進入市場,使中國重汽在質量提升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與國際水平接軌。
據介紹,目前中國重汽擁有專利3742項,其中發明專利240余項。中國重汽I代智能重卡于2016年9月正式推出。中國重汽參與新能源類國家、省部級及國防項目7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現已累計申請專利76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59項,外觀專利4項,新動能汽車正在試驗中。馬純濟表示:“我們已經從模仿到追趕,現在實現了與國際水平齊頭并進了。”
在2017年上海國際車展上,中國重汽展示了C7H6x4智能卡車,據介紹,這是中國首款智能網聯卡車。其人性化安全保障和車身穩定性控制系統,可實現整車在危險工況下的方向控制和防側翻控制,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幫助駕駛員從容應對各種復雜路況。
曼技術加智能化,已經成為中國重汽市場競爭的新優勢。
砥礪前行
“十二五”開端,中國重汽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從供給側入手,加大自身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做出“二次創業”工程的戰略部署:瞄準國際化目標、優化產品結構、優化生產經營模式、全面提升質量水平。
在馬純濟勾畫的藍圖中,國際化始終是中國重汽的發展重點。截止到2016年,國際市場在中國重汽產銷結構中的占比已經達到1/3,馬純濟表示:“將來還要超過1/2,甚至更多。”
為了找到新的效益增長點,中國重汽集團依托技術創新,著力提升高端制造業供給質量,開辟新市場,產品也從以工程車為主轉型為工程車、公路車和專用車均衡發展。在曼技術產品的有力帶動下,面對全行業整體需求減弱,尤其是自卸車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中國重汽工程車基本保持相對優勢,牽引車實現逆勢上揚,產品結構優化調整取得新成就。
中國重汽的創新,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研發上,從營銷、服務模式創新,再到體制機制、管理方法都要創新。尤其是對照“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利用“互聯網+”、智能化制造技術,以信息化、數字化為支撐,建設智能化質量控制生產線,在產品智能化、工藝智能化上實現新的進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用技術的進步推動企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中國重汽在裝備供應能力、質量把控管理體系等標準化環節上也有了大幅提升。據中國重汽內部人士透露,在與曼公司合作中,中國重汽不僅學到了技術、實驗方法、制造工藝等內容,還學到了曼公司引以為豪的標準體系。
目前,中國重汽已實現了質量信息的網絡化和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的智能化、自動化。在國內重卡行業,率先將條碼技術運用到重卡產品中,提高了產品質量信息管理水平,使產品的售后可追溯性管理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馬純濟指出,正是這次重要決策,使中國重汽從“速度規模型”開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也讓企業有了新的發展契機。
據介紹,2017年是中國重汽的“創新升級措施落實年”。從國內經濟來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預計2017年公路運輸車輛仍有增量,城市專用車輛市場前景廣闊,工程車輛市場有望抬頭。而中國重汽將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持續實施“創新升級行動計劃”,創造企業發展新優勢,推動企業改革新突破,力爭銷售整車超過22萬輛,各項主要指標增幅“保八爭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